但羅青云經歷的,并不是一件小事。
那一夜,他突然就清醒了,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未來的日子里,他是家里的男人,是家里的頂梁柱。他需要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整個家。
高中在市里,羅青云不能再每天回家,他只能選擇住校。
在同學抽煙、喝酒、打架、談戀愛的時候,只有他在熬夜苦讀。
所有人都笑他是書呆子,卻沒有人知道他的內心想法。現在,他要出人頭地,他要讓父母看見自己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就在他收到了醫科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父親永遠離開了他。
他把父親葬在了永西村的后山,他的母親告訴她,如果她死了,也要埋在這里,這里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的根。
羅青云就這樣,開始了他的學醫生涯。
求生,是人的本能。沒有人想死,大家都想活,可是疾病,卻成了攔路虎。
在人患病的那一刻,是多么的絕望啊……
縱使有萬般的不舍,也無能為力。
羅青云要做的,是一個能“真正”救人的醫生,他要成為一個拿手術刀的醫生,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把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從死神手里搶回來。
他知道,死神是強大的,他能做的就是拼盡自己的全力,能救一個是一個。
可是有很多時候,他也無能為力。
在ICU里,他見過了太多生離死別,他最難開口說出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已經盡力了。”
他時常在想,如果自己在努力一點,是否會救更多的人。
他這樣一想,就在又苦又累的ICU,工作了幾十年。
羅青云行醫救人,覺得能為自己積下陰德,從而保佑母親,可母親還是因為腦中風離世了。
他遵照母親的遺愿,將她葬在了永西村的后山,父親的墓旁。
一年以后,村子搬遷,政府為村民們在松臺市里蓋起了回遷樓,也在附近的工廠為大家解決了就業問題,大家再也不用起早貪黑的種地了,有五險一金,有休息日,生活越來越好。
可是這一切,羅青云的父母再也看不見了。
就這樣,永西村在一夜之間成了一個無人村,再也沒有人來這里。
只有一個男人,會獨自開車來到這里,為逝去的父母上墳祭祀,一年如此,年年如此。
過了幾年,男人會帶著一個女人,來這里祭祀。
又過了幾年,兩人會帶著孩子,來這里祭祀。
而今天,只有一個男人,邁著沉重的腳步,托著有些疲憊的身軀,帶著落寞的身軀,緩慢走上了后山。
他跪在父母的墳前,默默流淚。
隨著冥幣的焚燒,火光之中,他看見了父母的笑臉。
這一刻,他悲傷。
同時,他也釋懷了。
這么多年,他學醫,卻救人的生命,卻救不了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