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沒有在任何一個孤兒院、福利院查到女孩的身份信息,可以斷定,王達家里的這個五歲女孩是他從人販子楊超平手里買來的。
正是這一起骯臟的人口買賣,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
案情發展到現在,我們甚至不知道孩子的親生父母是誰,不知道這個孩子是從哪里來的,現在孩子死了,我們就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這是孩子的悲哀,是警方的悲哀,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犯罪,無處不在,沒有人知道,王達會是一個虐童的變態。
這種情況,不僅僅會發生在人販子的交易上,還會發生在福利院的領養環節上。因為沒有知道,那些所謂的養父母,會把孩子打回家做什么事情。
在人心的黑暗深處,除了虐童,還有一種心理疾病——戀童癖。
一些詞語經過丑陋人性的洗禮,已經變的足夠骯臟。甚至人們在聽到這些詞語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骯臟的事情。
你永遠無法想象,一些看似十分正常的事情背后,隱藏著的是怎樣的丑惡嘴臉。
人口買賣,從古至今,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發生。
《漢書》中記載,秦代公時:“奴婢之市,與牛馬同欄。”
《周禮·地官》稱:“質人掌城市之貨賄,人民、車馬、兵器、珍異,凡賣債者質劑也。”
這里的“人民”說的是奴隸主手中的奴隸。
明朝小說《金瓶梅》第9回中,西門慶花了16兩銀子買了1張黑漆歡門的描金拔步床,又花了5兩和6兩銀子,買了兩個丫鬟,也就是說1張拔步床值3個丫鬟。
小說中看似平常的情節,實際上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出現在課本上的“販賣黑奴”,正是歐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販賣到美洲充當奴隸,也為后來的膚色歧視埋下了伏筆。這個黑暗的三角貿易,成為了人類近代史上,最可恥、最卑劣的一頁。
而其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就有——兒童奴隸。
在當今社會,特別是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貧窮迫使很多每年至少有22.5萬兒童淪為奴隸,成為被免費雇傭的家庭仆人,真實情況下,這個數字遠超過預期。然而反奴隸制度的工作難以進行,原因之一就是當地文化認為,富人們可以對那些他們認為是奴隸的孩子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是任何事。
在我國,法律不斷完善,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條等法律的規定,領養的孩子需要的條件如下:
1、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2、有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3、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4、無不利于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5、年滿三十周歲。6、若無配偶者收養異性子女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而且上述條件需要同時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