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意思的是,四十五名同學,有四十二名都是以正常的語氣,正面地進行了闡述,表明自己,已經準備好了,迎接考試。但是其中,有三名同學,我想在這里重點說明一下。”
“第一位同學,他沒有說‘準備’兩個字,而是用兩個成語進行代替:‘厲兵秣馬、胸有成竹’,這個我覺得寫的非常好。”
“成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庫的瑰寶。”
“而且大多數的成語,都來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話傳說和歷史傳奇,這些故事情節生動、寓意深刻,最后形成的成語,則是生動凝練、形象鮮明,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
“特別是這位同學,用兩個成語,表達同一個意思,有那么一種自信滿滿,信心百倍,來迎接這場考試。這位同學是誰?請站起來。”
肖方一聽,有些不好意思地,慢慢站了起來。
“同學們,掌聲鼓勵一下。以后我們要多向這位同學學習,加強自己的詞匯儲備。”
老師說罷,親自帶頭,然后全班同學一起,都為肖方鼓掌。弄得肖方面紅耳赤、忸怩不安。
“第二位同學呢,他是說了‘準備’兩個字,但是呢,他是反著說的。他寫的是“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
正話反說,引用一句諺語,來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和狀態。”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諺語,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一種語言形式,而且它一般都是經口頭傳下來的,大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我們在寫作時,恰當地引用一些諺語,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增強主題的生動性,并且增大文章的說服力。”
“這位同學是誰?請站起來。同學們也要向他學習。”
閻王一聽,興高采烈地站了起來,并且環繞四周,急不可待地等待同學們的掌聲。
肖方心里在想,別鼓掌別鼓掌,
(本章未完,請翻頁)
都別鼓掌。
可其他同學們呢,都不聽他的話,偏偏鼓起了掌。肖方呢,還在那站立著,不鼓掌吧,別人都能看見,怪不好意思的。
鼓掌吧,自己是真心不愿意,只好也勉強地“啪啪”,拍了幾下手。
“最后,還有一位同學,他的風格更是不一樣,而是說了一句歇后語:‘諸葛亮爬高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短小、風趣、形象。”
“它們都是由前后兩個部分組成,前邊部分起到‘引子’的作用,像是一種謎面,后面呢是‘后襯’,起解釋、說明作用,像是一個謎底。”
“在寫作的時候,適當地引用一句歇后語,可以更加地讓人理解,更加生動地表達出你所要說的意思,特別是更具有強調性。就如同第一位同學那樣,加強加重語氣。”
“這位同學在哪?請站起來。”
老師‘起來’兩個字,還沒有說完,‘歇后’就疾如雷電般,“刷”地站了起來。
同樣地,‘歇后’笑容滿面地環繞了一下四周,而且更可氣的是,他還朝肖方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