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了好一會,兩人從朱門里走了出來,卻見界武手中的兩個缽盂里堆尖了高粱飯,玉林的懷中也兜滿了窩窩頭。
玉林喜笑顏開,不由覺得身旁的師父高大了起來,于是拍馬道:“師父出馬,一個頂倆。”
界武卻笑瞇瞇地道:“同是一家,可你卻為何什么也沒討到?”
玉林想了想,搖頭道:“弟子不知。”
界武道:“如欲取之,必先予之。人家和你平白無故的,哪怕是碗水,也懶得舀給你。可是若是讓他先有了積德之心,后必行善。而且到了后來他說起家中有老母長臥病榻,于是我不過教了點皮毛的養身法,他更生感激之心。這么多吃食,我們都裝不下了,他還要再給。所以你明白了嗎?”
玉林思索了片刻,道:“師父您的意思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我們先給了他積德之心,才讓他有行善之舉,最后我們才能收獲這么多?這就是‘如欲取之,必先予之’?”
界武點點頭,笑罵道:“你個好小子,一粒飯沒討到不說,倒是送出了一塊銀子,你可知你師祖為啥收下主持送的那二十兩銀子?”
玉林道:“無非是做路上的盤纏,若今天沒化到緣,能用這些銀兩買些吃食,這樣總不至于在路上餓著肚子吧。”
界武卻奚落道:“十多年前,我和你文師父跟隨你師祖去天竺取經,出長安時,天后曾賜金百兩,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十足金,然而你師祖卻分文未取!”
玉林不解,問道:“那是為什么?”界武此時肅然道:“出家人手不捉金銀。”又抬頭看了看天,道:“你師祖大德,令人高山仰止。”
玉林又問道:“那為啥昨日又收了主持所送的二十兩紋銀?”界武嘆道:“你師祖本不欲去洛陽,那地方現在滿地是非,但他老人家又有他的的難處,不得不去。龍華寺現在非久留之地,也不愿你身處洛陽是非之地,所以就準備讓我帶你們投奔少林。等將來譯經大愿事成,再團聚一處。”
“投奔少林,也不必帶上銀兩吧?”玉林看了看界武,又問道:“咱們龍華寺也常有和尚掛單,可未曾見過那掛單的和尚還要獻金寺廟?”
界武道:“我是和尚,掛單少林,吃住無需花錢。你們三個未受具足戒,可不是和尚,只能當做香客,哪個廟里會讓香客白吃白住?”
玉林笑了笑,道:“咱們出家是早晚的事,要不待會央了師祖,要您老人家給我們剃度?”
界武笑道:“傻小子,秋林景泉他們剃得,你剃不得。”
玉林奇怪,問:“這是為何?”
界武道:“當初他們兩個都是被父母遺棄,已被父母決斷了恩情,只要他們想出家,我們也愿意收,他們便可出家了。而你不同,你父母雙亡……”忽然察覺自己好像說的有點多,界武趕緊轉而問道:“你這小子哪來這么多問題?我問你,你這兩日功夫可曾丟下?”
ps:本章埋了一條相當相當長的線,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后,會對一個重大事件產生影響。到時我會在該章節后面提問,大約兩年以后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