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陛下召天下各路兵馬進京勤王,奈何不是武官懈怠,不聽宣召,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既然決定了放棄京師,如此,不論是聽話的武將,還是不聽話的武將,總能有新的用處,再不濟,就比如山東的劉澤清,湖北的左良玉,放在那里一動不動,也能當個門神震懾宵小。”
崇禎眼光一直放在川渝一帶,眼神不住的在重慶石柱和西安一帶掃動。
“銘哥兒的意思是,由忠貞候北上攻取西安!”
“不錯,李闖此次東征,精銳已然是傾巢而出,周圍的朝廷兵馬,不是被他掃平,便是被張獻忠死死拖住,若是秦良玉秦總兵能夠全軍提師北上就近攻取陜西,遠比讓秦總兵萬里馳援京師來的有用的多。”
李銘侃侃而談。
“可若是白桿兵北上西安,那蜀中豈不是盡入張獻忠之手?”
崇禎又有些疑慮。
“蜀中早晚都是張獻忠的,既然如此,還不如直接給他,歷史上張獻忠在蜀中殺的尸橫遍野,血流漂杵,還專門立碑明志,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希望沒有抵抗,能避免這些悲劇。”
李銘沉聲到,隨即把一些負面情緒趕出自己的腦海,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李銘對自己說到。
“可若是張獻忠盡取蜀中,西南一帶豈不是又糜爛一片?”
“陛下不必擔心,張獻忠拿下蜀中,若想要出川,必然繞不開湖北的左良玉,我們的這位平賊將軍,雖然平時賣隊友跑的飛快,養寇自重這一套玩兒得很熟,但是湖北一帶乃是左良玉的安身立命之地,由不得張獻忠來禍禍,反正他在湖北也是保存實力,養精蓄銳,既然如此,還不如給他找點事做。”
李銘腹黑到,其實在李銘看來,平賊將軍左良玉算是最能代表明末軍閥的典型心理,也曾滿腔報國熱血,想要憑借手中長槍博個馬上封侯,然而滿腔熱情卻在一次又一次軍事斗爭的失敗中被消磨殆盡,心灰意冷,轉而變得自私自利,貪生怕死,這些都是中央權威喪失所造成的結果,想到這兒,李銘也是不免一聲嘆息,只能做到如此地步了。
然而也許是習慣了武將們的驕縱,若是能逼到左良玉能直面張獻忠的大西軍,哪怕是被動的,崇禎也已心滿意足。
“陛下,這些都是對外的謀劃,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在朝堂內部!”
李銘嚴肅到。
“您回去之后,第一步一定要先整肅廠衛,廠衛發揮了作用,您才不會變成聾子瞎子,至少先要把京城的權利牢牢握在手中!”
“受教了!”
“陛下您現在的錦衣衛都督我記得是駱養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