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天亮,兩人各自懷著心事洗漱了一番,整理好形象準備出門。
“陛下,一會在外面還是叫你老朱哈。”
“銘哥兒又何須客氣,不管在哪兒,一直叫我老朱有又何妨。”
心中對回去之后的亂局有了應對之策的崇禎,今天心情明顯好了不少,連一直佝僂的背也挺直了許多。
“老朱,今天咱們便要開始準備一些你需要帶回去的東西了,期待一下吧。”
“我可以自己選嗎?”
崇禎一聽,兩眼放光。
“emmm,可能不太能。”
李銘想了想自己的銀行卡余額,擺了擺手。
“不過老朱啊,其實你能帶回去的東西局限性也挺大的,就比如這手機,你帶回去,沒有衛星和基站傳輸支撐,也就能當個信息儲存器,拍個照什么的,還有限重三噸,以及門框的體積限制,老朱啊,要我說,你能帶回去的,最重要,最寶貴的東西是知識,咱們這邊有句話,叫知識就是力量!”
李銘為了掩飾自己是個窮鬼的尷尬,一本正經的開始了忽悠。
“???”
崇禎一臉懵逼。
“好啦,不逗您老了,吃完早點,帶你去看點兒正兒八經的好東西。”
說罷便專心開車,不再多說。
李銘一番話把崇禎吊的心癢難耐,連早餐都是匆匆應付,吃完便開始催促李銘。
吃飽早飯,兩人上車,直奔郊區而去,看著路上的車水馬龍,兩人聊起了科學。
“老朱你看到剛剛轟隆隆的過去這玩意兒了嗎?此物名為火車,力大無比,一列火車從北京到南京,用現在的高鐵計算,只需要兩個時辰,而一輛高鐵不算超載可運送數千人。換成普通列車,極限超載,也不過朝發夕至,一次可運送上萬人,還有貨運火車,載重普遍在4000噸,哦,也就是大約八萬擔,您可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李銘問到。
“就大明的領地內來說,調兵調糧如臂指使,任何軍隊可以在一天內出現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將士在不用受長途跋涉之苦,還有糧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有此神器,亦再無糧草長途運輸之耗!”
“戰時運兵,運送戰時物資,平時可用于民間物資往來,尤其是糧食,以您那會大明的京杭運河的運力,完全可以替代,不過現代也有大噸位的貨船,尤其是海船,目前現代最大噸位的貨輪載重可達20萬噸,合四百萬擔。”
崇禎已經被震驚到有些無語了,要知道,京杭運河,巔峰時,一年所有船只加起來的糧食總運力也才五百萬擔。
“這。。。不到四百年,這天下竟變化如此之大。”
對崇禎來說,華夏持續數千年的封建王朝,除了一些制度上的略微調整之外,其實差別并不大,延續數千年的冷兵器的戰爭,漢人在這塊土地上數千年如一日的延續著過去的生活方式,可是短短不到四百年,這片土地卻發生了過去數千年也未曾有的天翻地覆的劇變,崇禎突然在憂心明末亂局之余,第一次產生了對這數百年發生了什么變化的濃濃的好奇,眼神也一直盯著車窗外,看著來來往往的新奇事物和人。
車很快開到了郊區,到了一家農家樂,李銘熟練的定好包廂,便帶著崇禎來到農家樂外面的地里溜達。
“老朱你看這是什么。”
李銘從土里刨出了一個拳頭大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