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完,若是李闖坐了這江山,朕雖然義憤難平,卻也不是不能接受,然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一片石大破順軍,跑馬圈地,剃發易服,而后馬踏江南!時隔兩百多年,我華夏再次淪陷于異族之手!”
“這。。。陛下,這只是夢。”
李邦華出聲到,但是已然沒有了什么底氣,原因無它,崇禎說的太真實了,很多東西都是高高在上剛愎自用的崇禎所了解不到的。
在座的眾人雖然都算是忠臣,然而能身居高位,自然都有自己的一套明哲保身之道,很多東西,他們想讓皇帝知道,然而,這位剛愎自用的皇帝陛下不一定能聽進去,還會為自己帶來麻煩,很多時候,他們都已經麻木了。
而今,聽到崇禎親口說出這些事情,每個人的眼神里都有了不一樣的意味。
“陛下,微臣不知是誰對陛下說了什么,讓陛下看到了什么,然而微臣世受國恩,陛下但有驅馳,臣等必萬死不辭!”
李邦華率先表態到,在場的眾人無一不是國之重臣,自然不會相信一些怪力亂神之事,至于崇禎的真實經歷,他們更是不可能想到,唯一能合理解釋這一切的,自然是有人跟崇禎說了什么,讓崇禎知道了什么,并且得到了崇禎的信任。
說著,老而彌堅,眼神毒辣的李邦華,不由得把目光看向了站在一旁,身著錦衣衛總旗飛魚服,一眼不發的李銘。
“是夢嗎?”
崇禎眼睛里流出一滴眼淚。
“然而朕發現,比這個夢更可怕的是,當朕醒來后,這個夢正在一點一點應驗。”
“。。。”
眾人皆是沉默不語,無法反駁,不論是崇禎夢里那些官員不堪的尿性,還是民間的慘狀,在座的諸位,都一清二楚。
“諸位愛卿知道朕為何召你們前來嗎?因為在朕的夢里,諸位愛卿,皆是李闖破城之際,為朕,為大明或是奮戰至死,或是自殺殉國之人。說來可笑,滿朝公卿,值得朕托付信任之人,竟然已寥寥無幾。”
眾人的眼光此時紛紛投向崇禎旁邊的李銘,也許反應速度參差不齊,但是剩下的幾人心中猜測結果都與李邦華相差無幾,眾人自然都知道自己是忠臣,因此看向李銘的目光都有些復雜,帶著些許善意。
此人應當不是佞臣,只是,如此了解天下大事,同時又了解朝中現狀,甚至于了解各個大臣的品性,這就有些可怕了,此人到底是何許人也?眾人心中都升起了類似的疑惑。
“這位是何人,眾卿不用過多猜測,日后你等會少不得會多多接觸,你們現在只需要知道他叫李銘就行,而且,今日召眾愛卿前來,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崇禎眼光在眾人面前一一掃過。
“朕知道在坐的諸位愛卿里面有東林,有浙黨,楚黨,齊黨。。。想當年,朕還是信王之時,東林給了朕很大的臂助,東林想要的是眾正盈朝,再無肘制,所以和朕一塊兒扳倒了魏忠賢,斗垮了閹黨,朕還裁撤了廠衛,朕給了東林所謂的眾正盈朝,后來東林早已是一家獨大,結果呢?”
“一個個爭權奪利,閹黨倒了,還有浙黨,聽說江南還有一個復社,一個個把黨派利益個人利益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為了打壓對手無所不用其極,從朝堂,到地方,甚至戰場!為了扳倒對手,不惜在戰場上給對手使絆子,即使喪師辱國也在所不惜!”
“朕知道在座的眾位愛卿都是赤膽忠心,一心為國,但是眾位愛卿只盯著政敵的短處,可曾看到過身邊的人?諸位身邊的士林好友,老師學生,上到一朝宰輔,下到小小一個舉人,有幾個名下不是成千上萬畝的土地?”
“更別提官商勾結,貪腐,壓榨百姓!諸位愛卿,不得不說,大明朝,從朕算起,自上而下,從官員到武將乃至于下面的軍士,早已經爛透了。”
“大明已經到了危如累卵之時,朕意已決,重整朝綱,祖制,東林,儒家,還有那些儼然已經自立的軍閥,誰攔著朕,朕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