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與崇禎分開一夜,再見崇禎,這位皇帝的頭上竟然又肉眼可見的多了幾縷白發,看得李銘心中暗自一嘆。
不過崇禎雖然平添幾縷白發,雙眼也布滿了血絲,但是人卻挺拔了一些,目露堅定之色,看起來精神狀態還不錯,尤其是李銘沒想到的是,崇禎今日上朝竟然配上了尚方寶劍,看來今日朝堂之上,要見血了。
“陛下。”
李銘先上前參拜。
“銘哥兒來了?一會你便隨朕一起上朝,就不要和那些個大臣們擠了。”
“哈哈,如此正好,實不相瞞,微臣跟他們也不熟,站一塊兒怪別扭的。”
“好了,既然如此,那咱們就上朝吧。”
時間到了卯時,隨著一個宦官的傳喚,文武百官各自由左右掖門進入,按品級列于金水橋南,鳴鞭之后,文武百官依次過橋,到達奉天門丹墀,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在御道兩側相向立候,而李邦華此時正帶著御使們糾察著百官的儀容儀表。
一番繁瑣的流程之后,李銘隨崇禎來到了奉天門下,崇禎落座,百官山呼萬歲,隨后又是一套繁瑣的流程,鴻臚寺官員先出班,對皇帝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辭的官員人數。
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鴻臚寺報備好的。如果皇帝要召見,那么便先行入殿覲見;如果皇帝不見,則在庭下或午門之外遙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之后便算完事了。
今天的崇禎顯然沒什么耐心單獨召見官員,所以不管離京還是入京謝恩的官員,都只是在庭下行禮之后,便完事了。
之后關于邊關的奏報,崇禎早在之前便了解的一清二楚,也沒多花什么時間。
最后終于走到了奏事環節,這一套下來,本來就睡眠不足的李銘要不是站在一旁,差點又睡了過去。
“咳咳。”
崇禎咳嗽了一聲,提醒在一旁昏昏欲睡的李銘準備干活啦。
“眾卿奏事之前,朕有一事需要宣布,王伴伴,宣旨吧。”
正當百官一頭霧水之時,王承恩便開始宣旨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陳演,文淵閣大學士次輔魏藻德,兵部尚書張縉彥,刑部尚書張忻,尸位其上,貪贓枉法,欺君罔上,故,罷官去職,下入詔獄待審。”
圣旨的內容很短,并沒有樁樁件件的陳列各人的罪狀,不過內容卻很勁爆,王承恩念完,下面的百官一片安靜,落針可聞,然后轟然爆發出一陣喧嘩。圣旨中提到的四人心中惶恐,卻強作鎮定,不知如何開口辯駁,不過額頭上潺潺而下的冷汗卻暴露了他們內心的惶恐。
唯有蔣德璟凌義渠等人才是真正的淡定,眼觀鼻,鼻觀心,默不作聲,仿佛早就知曉了這個結果。
“肅靜,肅靜!”
負責整理朝堂秩序的李邦華安撫了好久,朝堂才重新安靜下來。
不怪這些百官不夠鎮定,實在是圣旨內容過于驚人,內閣三相三去其二,六部尚書擼掉了倆,這其中幾乎牽扯到了朝中各個派系的利益。
“眾卿若有意見,一個一個說。”
崇禎定下了調子。
“啟稟陛下,臣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有本奏。”
臺下的百官在一陣眼神交流之后,光時亨第一個站了出來。
兵部尚書張縉彥內心復雜,一方面,自己的下屬能跳出來替自己說話,到底是自己人,另一方面,是個人都能看出崇禎今天殺氣騰騰,其余各派系的人都等著有人出來當第一個探路的傻瓜,偏偏自己手底下這個蠢貨第一個跳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