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和李銘回到乾清宮,在兩人的商量之下,便開始擬旨。
圣旨:敕封周遇吉為山西總督,總攬山西全省軍務,山西各地官員全力配合,不得有誤。
圣旨:調居庸關總兵唐通即刻開拔,前往寧武關協防周遇吉。。。
除此之外,還有一封封密旨由乾清宮發出,最后,崇禎還以私人名義給李自成寫了一封信。
回來已經兩日了,經過兩日的籌謀與行險,崇禎和李銘才能真正的開始大展拳腳,或大張旗鼓,或悄悄布局。。。
“銘哥兒,朕當了十幾年皇帝,直到如今,才真正有了一種能夠發號施令的感覺,呵呵。”
崇禎今天的興致很高。
“這算什么,之前您是當局者迷,現在您先知先覺,用我們那兒的說法,叫開掛,這算什么?咱們帶過來的家伙事兒都還沒發揮作用呢。”
李銘隨口應到。
“不過陛下,我在史書上了解到,貌似您從小沒有接受過完整的帝王教育,您跟我說說唄?”
李銘有些好奇的問到。
“嗨,這有什么可說的,無非是從小朕的父皇就不受皇祖父待見,那會朕的父皇日日渾渾噩噩,若不是大臣們跟皇祖父據理力爭,才把父皇扶到了太子位上,也許現在的皇位,就是福王一脈了。”
崇禎有些感慨到。
“我聽說,天啟皇帝木匠活兒做的挺好的,是這樣嗎?”
“是啊,其實朕的父皇從小就不受皇祖父喜愛,那會幾乎所有人都以為皇祖父一定會立福王為太子,因此一天到晚沉湎酒色,渾渾噩噩,朕和皇兄在宮中相依為命,常受鄭貴妃打壓排擠,那會皇兄便喜歡木匠活兒了。”
崇禎臉上露出一絲追緬。
“后來父皇在大臣們的幫助下,還是當上了皇帝,朕和皇兄本以為從此能松快一些,沒想到父皇上位僅僅一個月,便突然暴斃,因此這天下的責任便到了皇兄手上。”
“皇兄上位之時是十六歲,朕上位之時是十七歲,至于帝王心術,朕和皇兄都不懂,朕唯一和皇兄不同的是,皇兄心不在此,對朝中大臣不屑一顧,朕從皇兄手上接過這天下之時,卻是小心翼翼,一點點的去摸索去學習,跟朝臣們虛心求教,結果到頭來看,朕竟然還不如皇兄,諷刺啊。朕有罪就罷了,只是苦了這天下百姓。”
崇禎神情低落了下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局限性,不過咱們這不是擺脫了時代的局限了嘛,陛下,您還記得那張世界地圖嗎?”
李銘一邊安慰,一邊問到。
“朕當然記得,不過世界地圖,早在朕皇祖父的時候就有了,叫《坤輿萬國全圖》,跟你給朕看的,雖然略微有些許不同,但也相差不多,你真當朕是坐井觀天,未見天下之大的癩蛤蟆啊。”
“啊。。。這。。。哈哈,我還真以為您沒見過呢,不過這不重要,不過陛下,我想說的是,我還等著您逆襲之后,替我完成我的一個小小的心愿呢。”
李銘有些尷尬,訕笑到。
“哦?你還有什么心愿?說來朕聽聽?美女還是金錢,又或者是封地?”
崇禎好奇心上來了。
“我想趁著這個時代,昂撒匪幫和歐洲列強在世界還立足未穩之際,干翻他丫的,以前只是個小人物,只能當個無能狂怒的憤青,現在有機會了,說什么都的干他丫的,還有小日本,就是東瀛,有機會一定要把這條時常咬人的狗徹底打死!”
李銘咬牙切齒的說到。
“銘哥兒生在太平盛世,為何看起來比朕還苦大仇深?”
后世的歷史崇禎也了解過一些,但是他依然有些無法理解李銘的仇恨。
“陛下,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宿敵和無奈,就好比漢唐之時的匈奴,宋朝的大遼和金國,如果您理解不了的話,可以想想您對于滿清的仇恨。”
李銘是發自內心的想說服崇禎跟他一起搞事情。
“就算我們不能用未發生的事情去定他們的罪,站在華夏的角度來看,我華夏未來在世界要有一席之地,甚至占據主導,這些事也是必須要做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身為一個皇帝,背負著一個國家的命運,您可不能丟了進取之心啊。”
見崇禎不說話,李銘有些急了,接著補充到。
“好了,既然如此,那朕便明白了,那么咱們就說好了,你幫朕平定大明,之后,咱們再揚帆海外,揚我大明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