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隊長極度興奮,他看到八路軍不停的被打死,感覺軍功正在向自己招手。
這么爽的仗他已經很久沒有打過了,記得上一次還是在兩年多以前的忻口會戰上。
那個時候的中國軍隊完全就像是不會打仗一樣,連構筑陣地都不會,防守的中國軍隊陣地,往往都是單線戰壕,較少有掩蔽部、防炮洞等,部署兵力時又習慣于將重兵集結到一線,而不掌握較強的預備隊。
日軍稍微偵察后以重炮轟擊,便能大量殺傷守軍。同時日軍還有航空兵參戰,其飛機性能和數量雖然也難說到多么高的級別,但是卻能完全壓制只有少量戰機的常凱申空軍。
更要命的是,由于中國地面部隊甚至都沒見過飛機,故而對于此類武器非常恐慌,更不知曉該如何躲避空襲,至于有效組織防空作戰,那更是超綱的存在。
所以說全面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的傷亡為何總是十分慘重?關鍵就是新的戰爭模式完全超乎了既往的經驗和認知范疇,很多部隊在這種模糊、混沌的狀態下就被打垮了。
那個時候的八路軍裝備差的要命,全軍上下四萬五千多人,三個師各有一個炮兵營,看起來是有三個炮兵營,說出去也不少了,但實際上只有四門山炮和六門蘇羅通二十毫米機關炮。
而新一團所屬的129師,在忻口會戰時也只有六門迫擊炮,炮彈合計67發。
就是到了現在不說山炮了,就是迫擊炮,八路軍也少的可憐,這也是鬼子小隊長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敢繼續進攻的原因,要是這個八路軍部隊有一門迫擊炮,小隊長就要帶著部隊撤退了。
鬼子小隊長看到八路軍的戰壕里,稀稀拉拉的開著火,做著毫無意義的反擊,他不以為然,這點火力能干嘛?連一個步兵都壓制不了。
但為了保險起見,小隊長還是命令一挺輕機槍調轉槍口,對戰壕開始火力壓制。
一挺歪把子輕機槍聽到命令后當即調轉槍口,對著露了頭的地方打著點射,而那些在前面一點的步兵們也找好了掩體,大膽的露出腦袋對著可疑的目標進行射擊。
“噠噠噠~”歪把子的吐著致命的火舌,子彈打著戰壕上面的土塊“樸樸啪啪”的濺了起來,如果擲彈筒還有專用榴彈或者手榴彈發射藥管,那可直接對戰壕進行曲線炮擊,在直線戰壕里殺傷力驚人,但曲線戰壕會減低其威力。
“嘭!”
一發三八大蓋的子彈從八路軍的戰壕里發射了出來,剛剛才調轉槍口進行射擊的那名機槍手被一發帶走。
緊接著,從另外一個地方又是一發子彈射來,帶走了另一名機槍手。
王恒此時猶如一名狡猾的獵人,打完一槍后就以最快的速度換一個地方,他要在鬼子調轉輕機槍火力封鎖他以前盡可能的多打死幾個鬼子。
三八大蓋只比老套筒長四厘米,但比他最先前那支漢陽造要長出三十多厘米,這種長槍在戰壕里轉移非常不方便,不管是收槍還是出槍都要比漢陽造慢一點,此時王恒非常希望能有一把莫辛納甘的1944型卡賓槍,長度一米,手感好,威力大,雖然和毛瑟一樣屬于前端閉鎖,會出現用腳都踹不開槍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