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出來的小鬼子被突如其來的子彈打懵了,死了幾個人后就都退了回去,一共四頂帳篷,每頂帳篷十來個人。
小鬼子們紛紛趴在地上,他們其中有人掏出了一枚大正十一年式發煙手榴彈扔到了帳篷外,很快發煙手榴彈就釋放出了大量的煙霧,阻擋了雙方的視線。
濃厚的煙霧不僅讓機槍的子彈沒了效果,也幫助了沖鋒的八路軍們,沒有了小鬼子的射擊阻攔,三個排的八路軍幾乎零傷亡的跑到了鬼子的板車旁。
這時綁在一旁的驢也被突然到來的八路軍嚇得不輕,“咴咴咴”的叫了起來,二十個板車并不多,只是阻擋了兩個方向,面對板車的阻攔,大家各顯神通,要么爬下來從車輪的空隙出鉆過,要么稍微繞一點路。
還有的干脆兩人一組翻過了板車上高高的物資堆。
從正后方突過來的三排率先開了火,因為主要的物資都在板車上,營地里都是小鬼子,大家打起槍來不用瞻前顧后。
曹大晉離著帳篷還有六十來米的時候,就下令大家掏出手榴彈拉掉引線,等跑了兩三步到了四十來米的時候,所有人都將手里的手榴彈扔了出去。
眾人在三十多米處停了下來,等手榴彈都爆炸了才繼續往前突進。
一輪二十幾個手榴彈把剛剛沖出帳篷的小鬼子炸了個七葷八素。
因為八路軍的手榴彈威力一般,這波手榴彈攻擊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小鬼子只是當場就死了七八名,還有五六名重傷。
手榴彈的爆炸沖擊波把發煙手榴彈的煙霧炸散,還炸塌了兩頂帳篷。
一眾小鬼子立馬就暴露在八路軍面前,一名被爆炸的沖擊波影響較輕的小鬼子沒有管沖過來的八路軍,而是抬起腳就要踢滅正中間的火堆。
可是晚了,他才剛剛跑到火堆旁,就被王恒一槍射殺。
小鬼子剛剛挨了炸,沒有緩過神來,曹大晉就操著鏡面匣子首當其沖,他的鏡面匣子帶槍套,把手槍插在槍套上,槍套就成了一個槍托,槍套對駁殼槍的性能提升是十分巨大的。
可以這么說,有槍套的駁殼槍和沒槍套的駁殼槍是兩種槍。
駁殼槍的正式名稱為毛瑟C96手槍,在它剛開發出來的時候,是一款十分先進的武器,但到了現在,半自動手槍百花齊放,尤其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問世,直接尊定了未來手槍幾十年的發展。
而已經四十多年歷史的駁殼槍則變得十分的落后,尤其是那糟糕至極的人機工程。
不僅手槍的質心和槍膛軸線偏離很遠,握把也偏離槍管軸線很多,以95步槍為例,它的槍身力學設計十分的精妙,槍口朝下能倒立!
優秀的設計,讓槍托的功效直線提升,控制槍口的跳動變的容易。
而駁殼槍的槍口跳動,在沒有槍托的槍況,是人無法能控制的。
很多人會說可以斜著打啊。
的確是可以這么干,但這是無奈中的無奈,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有槍套當槍托,可以快速精準的射擊,而沒有槍托的,只能打一發,再費力的調整槍口。
兩者之間的差距十分巨大。
加上駁殼槍的握把是紡錘形的,截面接近圓形,開槍時容易打滑,槍身的重量又主要集中在中部,而握把在最后面,握槍的感覺就像是握著一個水杯的把手,而水杯里面有一公斤的水,加上本就很重,使用起來笨重又費力。
除了有彈匣的版本外,使用彈夾供彈的駁殼槍,比握把彈匣裝彈的手槍慢太多了,加上零件多,成本居高不下,維修和保養也不便。
駁殼槍不光外國軍隊不待見,國內軍隊其實也不待見,從一槍二馬三花口這句順口溜就能看出,國內有條件的,都上各種擼子了,沒條件的才用駁殼槍,雖然駁殼槍造價更高。
和駁殼槍用同種子彈的54式手槍出現后,駁殼槍被迅速的取代就能看出,駁殼槍真的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