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梓來到了胡里正家時,見到胡桂英在院子里翻曬采摘的菌菇,看到辛梓來了,立馬小跑過來挽起辛梓的胳膊笑嘻嘻地說:“阿梓姐,今天怎么有空來我家啊?”辛梓笑著回應:“我是來請你們一家去我們家吃晚飯的,順帶有點事要跟你們商量一下,對了,你爹娘呢,怎么沒看到在家?”
胡桂英指了指遠處的漸漸清晰的身影:“他們白天去下地了,你看現在正好回來了,你這趕的巧呢,你先跟我進屋等他們,我這幾天晚上一直在繡手帕,想著繡好了給你送去,你進屋瞧瞧喜不喜歡?”胡桂英邊說邊拉著辛梓往屋里走,辛梓則是一臉懵:“桂英啊,你咋想到給我繡帕子啊?”
胡桂英癟著嘴說:“咋啦,難道嫌棄我的繡工啊,我上次見你用的是一塊簡單的白色棉布,心里就想給你繡個手帕,我還特意為此和我娘一起去了鎮上買了棉布和繡線。”辛梓見桂英委屈的樣子連忙哄著:“哪能夠嫌棄啊,只是太意外了,我這是受寵若驚啊。”胡桂英拿出她繡好的手帕,手帕雖然是棉質的,可是上面繡了一朵蓮花,栩栩如生,辛梓接過手帕仔細看了看,這桂英真是用心了:“這可太好看了,你可真厲害,我可沒你這樣好的手藝,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此時胡里正夫妻也回到了家,見辛梓來了,胡里正詢問:“辛梓,來找桂英玩的呀?”辛梓也沒有搖頭:“除了找桂英,還想請里正叔一家去我們家吃個飯,最近家里跟鎮上的泰祥酒樓做了點小買賣,有些事情需要里正叔在村子里出面幫忙。”胡里正雖有疑惑不過忙答應了下來:“我和你嬸子收拾一下一會兒就去。”
辛梓拉著胡桂英先回去,兩個人一路上有說有笑,桂英有些活潑,但是辛梓卻一點都不反感。辛梓問桂英:“桂英,聽說你還有個弟弟?怎么沒見過?”胡桂英一臉自豪地說:“我弟弟在鎮上的清風書院念書,他十天回來一次,而且每次回來也只會待在屋里念書,所以你可能沒見到過。我弟弟今年十五歲了,已經考上秀才了,這可是我們全家最值得驕傲的事兒呢。”
“這么厲害啊,那你爺爺奶奶呢,我怎么也從來沒看見過,雖然你們家分家了,可是你爺爺奶奶不應該是跟長子,也就是你爹一起生活的嗎?”辛梓疑惑的問道。胡桂英耐心解釋:“我有個姑姑嫁到了鎮上,你們剛來村里之時我那姑姑生了個大胖小子,而我那個姑父是開鐵鋪的,姑父的爹娘死的早又沒有其他兄弟姐妹,爺爺奶奶擔心姑姑和孩子沒有婆家人照顧,于是老兩口就去鎮上照顧姑姑和孩子了,說是等姑姑坐完月子再回來。”
碎碎念之間,兩個人便回到了汪奶奶的家中,辛梓拿出了之前辛宇買的栗子稿給桂英,并讓她在大堂里邊吃邊等她一下。辛梓去臥室然后快速進入空間找了一對銀杏葉型銀質耳墜然后拿了出來,到了大堂交給了桂英:“桂英,我這邊也有個禮物送給你,你看喜不喜歡。”胡桂掛看到這對耳墜的時候眼睛都亮了:“辛梓姐,這對耳墜也太好看了吧……可是我才送你一個手帕,你卻送我這么貴重的禮物,我.我..”
“哎呀,桂英,這手帕可是你親手繡的,這心意遠遠比我花錢買的這耳墜珍貴多了,而且我還有事情要請你幫忙呢。”辛梓邊說邊將耳墜邊給桂英戴上。桂英一臉疑惑:“我嗎?有什么事只管說,我能幫的一定幫。”
辛梓將耳墜給桂英戴好:“你自己看看,戴著多好看。我需要你幫忙的事情倒也不復雜。是這樣,我們家跟鎮上的泰祥酒樓做了一點生意,就是關于我們這幾天采摘的菌菇和其他山貨的一些生意。泰祥酒樓想要在寶山村收購這些山貨,這事情被我們家攬下來了,我想著你對這些山貨比較熟悉,不如你來幫我,先教大家來辨認這些山貨,然后你再幫忙負責收山貨。可愿意來幫我?”胡桂英沒有二話:“你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一定盡心盡力地做好這些事情。”
晚飯時間,眾人圍坐飯桌上,辛梓跟跟胡里正講了收山貨的事情,而且講清了各類價格,并且提議桂英來幫忙,每天會付給桂英二十文的工錢。胡里正自然愿意桂英來幫忙,而自己作為里正也很想帶著村里人一起賺點錢,要知道平日里村里的人除了種地,想要有額外的收入就要去鎮上或者外出更遠的地方做工,這收山貨也能給每家每戶帶來一些額外的收入,還有三四個月天就冷了。今年大家可以賣些山貨多攢點錢,也能過個好年了。
第二天,胡里正就將村里的村民召集起來發布了消息,有些村民聽后都半信半疑。辛梓出面力證:“相信大家昨日都瞧見了有馬車來我家了,而那馬車正是鎮上泰祥酒樓的東家。關于收山貨之事也是昨日剛商議好的,大家只管放心去收集山貨就是了。”聽完辛梓這話,好些村民立馬回家拿工具都上山了,胡翠花和辛梓也上山指導大家辨認,半日之后大家都已經基本熟悉了那些山貨了,辛梓突然意識到馬昊陽給自己留下的是十個十兩的紋銀,若是村民過來賣貨,自己拿著這些紋銀也不好給錢啊。
還好自己想到了這件事情,于是將一百兩給了辛宇,讓他快點趕到鎮上錢莊將這些銀兩全部換成銅板和碎銀子。辛宇是習武的,運功行走半個小時就能到達鎮上,辛梓還交代辛宇去雜貨鋪買點麻袋,竹篩,籮筐,越多越好。自家之前借了王鳳和何美容的這些東西都要還給人家,另外還囑托辛宇買一些紙筆留著記賬。辛宇領了任務,拿了銀子立刻就往鎮子上趕去了。
辛宇也是夠快的,半個多時辰,辛宇就回來了,還雇了輛馬車將采買的東西都拖了回來。所有事情準備就位,辛梓和桂英就在門口擺上桌椅準備開始收山貨了。午飯過后,陸陸續續地就有村民送來了山貨,胡桂英負責檢查品質稱量,而辛梓負責算錢給錢以及記錄,兩個人相互配合,有條不紊。
來來往往地有二十多個人送來了山貨,每個人都拿到了相應的酬勞。這山上的菌菇之前被李金李玉和桂英采摘了不少天,就近的地方的菌子山貨少了不少。現在采的人也多,每個人能采摘的量相應的也就減少了。
其實后面的山脈中肯定有更多的山貨,可是自從發生了王鳳丈夫被野獸襲擊的事情后,基本上沒人再敢去那深山之中,大家覺得為了錢丟了命不合算,所以大家都只是在這孩兒山中慢慢尋找。
辛梓想這樣也挺好,若真是有人為了采這山貨去深山遇到野獸丟了性命怕會牽連到自己家。等太陽下山了,辛梓統計了一下收集了四十五斤多點的菌子,一百多斤的山藥,一百多斤的土豆,還有二十多斤的辣椒,有些村民沒有將當天采收的菌子和辣椒等送過來,都是預備曬成干貨一同送來。
拿到錢的村民心中的疑慮擔憂完全消失不見了,這心里更有干勁了。辛梓見天色已晚,便留桂英吃飯,胡桂英沒有拒絕,自己確實忙餓了。等吃完晚飯,還幫著辛梓將收來的菌菇進行分類好,因為所有的菌菇都是按照統一價格收的,村民們送來時并沒有分類。
兩人在分類的時候花了不少時間精力,辛梓心想若是這樣太麻煩了,這得浪費自己多少時間精力,便讓桂英明日收獲的時候跟所有人都講一下,菌菇回收的時候務必請大家按照品種分開裝好,新鮮分好的山貨每斤多給一文,另外分好的干貨送來的每斤加五文錢,這樣做的話村民應該沒什么異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