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幾歲有些不置可否,這些事她有自己的思考。
金魚看到她這個表情,就知道是不信自己,于是繼續說道:“就像其實我一直覺得,咳咳,悄悄的說,我一直覺得,維多利亞前輩,外貌很一般,甚至并不是我認為的美女范疇。不好看,真的不好看,甚至有點土,說話的語調也奇奇怪怪的。但是阿爸就是癡迷的要命。后來我才明白,是感覺,是感情!”
“是啊,感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怎么分高下呢?”金幾歲嘆了口氣:“你倒是為他的渣男行為,找了一個非常好的答案。明明是花心的事情,可怎么想都像是一種真情。這人真的是復雜極了。”
金魚悵然道:“偏偏這樣的人,最有魅力。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比他好的人其實很多很多的。”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這里的壞,不是說一定是壞人。恰恰相反,壞,是一種感覺。而這種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壞的尺度和領域的差別。
王太卡好的地方沒多少,但壞的地方很全面。不管是誰,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方面。
知恩醬喜歡的是他那種包容中帶著掌控欲的壞,充兒喜歡的是他在細節中不經意展露出頑皮的壞。
努娜喜歡的就更變態了,她喜歡那種又是“努娜”又被“欺負”的扭曲反差,偶爾還得來點小別扭,來點自我內耗,反正是那種有些別扭的壞。這種奇怪的扭曲又矯情的心情,恰恰是和努娜那種古怪的“肉肉”性格最搭配的。最能接受矯情的人,就是努娜了。
至于其他人,也是各有各的壞。這感覺很離譜,可又符合人性。
因為人,其實都有一種良性自虐的心理。
所謂的良性自虐,就是通過做一些可能讓身體感到不適的行為,來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比如吃辣、看恐怖片、做過山車等,這些行為雖然會帶來身體上的不適,但并不會造成真正的傷害。
人的大腦其實是有一種隱形的獎賞機制。當身體感受到威脅,但是內心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會真正被傷害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安全感被極度滿足的幸福感,這種感覺就和“劫后余生的竊喜感”差不多。
比如畢業或者離職前,順走了一些東西。因為你知道永遠不會回來,所以也不會有人因為這點事再找你麻煩的時候,這種因為小偷小摸導致的心理壓力,最后變成一種“逍遙法外”的爽感。
在這個時候,大腦會判定你躲過了一次生存危機。于是為了讓你以后在面對困境的時候,依然有“求生”的動力,于是就會獎勵你。
大腦的獎勵方式,就是釋放內啡肽等神經遞質,這些物質能夠產生讓人產生愉悅感。這就是那種“竊喜感”的爽點來源。
恐怖小說、恐怖片的本質也是這樣。因為不管是如何恐怖的故事,你潛意識始終知道自己是安全的,這種落差就是爽點來源。盡管這些行為會帶來短暫的痛苦,但隨后產生的愉悅感會讓人上癮。
良性自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人們調節負面情緒。但在感情里,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獲得這種機制的。
因為爭吵、偏執、分歧,這些事在全世界999999的情侶里,面對的結果都是“分手”而已,這并不是一個安全選項。
可唯獨在王太卡這失效了。因為他就是無恥,就是不要臉,他拼了命的要霸占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