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的東西我們一無所有,知識一無所知,沒關系,我們從一點一滴開始!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我們要搞就搞大的。
大漠夕陽下,馮石將軍對陸光達說:咱中國人就從沒怕過鷹醬,應該說鷹醬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可它不應該像現在這樣,動不動就想欺負你,讓你就想對它大喊一聲:No,去你媽的!
朱光繼續問道:“電影中陸光達的原型是不是鄧稼先?”
徐乾點點頭:“是的,這沒有什么可隱瞞的。”
電影中科學家陸光達在鷹醬過著相當不錯的日子,生活、學術、愛情都有所收獲,他愛喝咖啡,他很滿足于自己的生活條件,也享受這樣的生活。
但后來他決定放棄這一切,甚至不能告訴妻子自己去做什么,在歷史性的關頭他選擇了隱姓埋名,玩命研究原子彈,為了祖國和同胞做出了選擇和犧牲。
這不是鄧稼先又是誰?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先后研制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中國第一顆氫彈。
在99年“兩彈一星”授勛儀式上不見他上臺領獎,是因為實驗中受到了輻射后患上癌癥,13年前就已經與世長辭了。
正是因為有無數像鄧稼先先生這樣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英雄們,才有了新中國的一切,是他們用自己的身軀為中國鋪路,鋪設了現在祖國的繁榮富強,以及我國不可撼動的世界地位。
朱光繼續問道:“為什么像錢學森,陸光達這些人寧愿拋棄鷹醬的優越生活,也要回到當時落后的新中國?”
徐乾道:“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他們每個人都是理想主義者,值得欽佩。”
朱光道:“我們可以看到在《錢學森》當中,有很多人覺得制造原子彈勞民傷財,那時我們非常窮,沒有必要制造原子彈,你覺得他們是目光短淺么?”
徐乾搖搖頭道:“不,我覺得他們說的也有道理。”
“回顧歷史,我們自然可以說制造原子彈沒有錯,但當時的人們存在歷史的局限性,就像魯迅要廢黜漢字,亞里士多德一大堆錯誤,哥白尼的日心說,孔子覺得東周是理想社會……”
“站在歷史的高度上,我們當然可以大言不慚的去評價他們,但評價一個人要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要綜合當時的社會局限性去評價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