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幼就在山中修行,一來年紀小,二來金闕派門規嚴,不許下五境的嫡傳弟子太多知曉山外紅塵事。
所以對那場蠻荒妖族一路打到大瀆和大驪陪都的慘烈戰事,都只是耳聞,而且還是這次跟隨幾位師兄師姐一起出門歷練,才道聽途說了些許事跡,更多還是她這次私自偷溜出京城,與張雨腳同行,她通過與這位少年劍仙的對話,見識了不少真正的山上事,山巔事,甚至可以說是些天上事,但是由于中土文廟曾經禁絕邸報多年,她知道的,還只是些零碎消息,何況她在未經師尊允許的情況下,也不敢在仙家渡口、客棧私自購買山水邸報。
按照張雨腳的說法,連同云霄王朝在內,前些年南邊諸國,蠢蠢欲動,都有想要搗毀石碑的跡象,只是很快就消停了,雷聲大雨點小,莫名其妙就沒了下文。
張雨腳露出一抹恍惚神色,深呼吸一口氣,說道:“據說是因為崔瀺的一個師弟,是個劍修,前段時間活著重返浩然天下了。”
直呼大驪國師崔瀺的名諱,在山上,尤其是比較年輕的修士當中,其實不是一種不敬,反而是一種比較古怪的禮敬。
金縷疑惑道:“崔瀺不是早就叛出文圣一脈了嗎?他還有師弟?”
張雨腳笑道:“誰說不是呢。”
金縷愈發奇怪,“再說了,一位劍修而已,就能震懾半洲?莫非是風雪廟魏晉那樣的大劍仙?”
張雨腳沉默片刻,“論境界,論功績,我給此人提鞋都不配。”
金縷目瞪口呆。
張雨腳微笑道:“當然,即便有幸與此人見面,我也不會給他提鞋。”
金縷想要詢問更多關于此人的消息,但是張雨腳顯然不愿多說這位劍修,便不了了之。
走出潑墨峰山腳,張雨腳說道:“可以確定了,那個背劍少年,不是三境,而是四境武夫。”
金縷咋舌道:“年輕有為,能算個武學天才了!”
難怪敢單槍匹馬行走在合歡山地界,一個不到二十歲的煉氣境武夫,很稀罕了,若是熬到甲子歲數,能夠躋身六境,在一國之內的江湖上,足可呼風喚雨,成為帝王將相的座上賓。
純粹武夫,可不是修道資質好就境界勢如破竹的練氣士,最講究一個穩扎穩打的武道攀登了,金闕派就有一位師尊都很敬重的宗師供奉,金身境,好像二十歲也才四境瓶頸?
最后邊,白府主正在為少年說些小道消息。
“青杏國的柳氏皇帝,當今天子,在山上修士眼中,其實是個白板皇帝。”
見那少年一臉想問又礙于臉面不愿問的表情,白茅笑著解釋道:“所謂的白板皇帝,就是失去了最重要的那幾方民間俗稱的傳國玉璽,若是改朝換代也就罷了,國祚未斷而玉璽失蹤,這就很麻煩了,若是被徹底打碎也就罷了,重新篆刻一方倒也省事,問題在于這三方據傳是“流落民間”的寶璽,一金質,一青玉,一檀香木質,在青杏國皇帝總計十二寶中,青玉之璽用來敕正番邦、冊封外夷,柳氏算不得什么大國,本就是一直擺著吃灰塵,那方蹲龍紐檀木玉璽,倒也好說,皇帝陛下剛好可以用別的玉璽替代,最最麻煩的,還是那方金質的絞龍紐嗣天子寶璽,是專門用來冊立太子的,所以如今青杏國那位即將及冠的太子殿下,既非嫡長子,朝廷又無這方玉璽,不是一般的名不正言不順了,否則何曾聽說一個儲君的及冠禮,需要請人觀禮?不是笑話是什么。”
“不過有消息說青杏國柳氏皇帝,起先為了這場觀禮足夠分量,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大費周章,除了禮部尚書、侍郎,其余五部高官和各家勛貴,都派出去了,但凡是有點名氣的山上門派,只要愿意去京城,都給錢!只是不曉得突然就沒動靜了,好些個端架子擺譜的仙府,不來就那么算了,一夜之間,在外邊低頭哈腰給仙師們當孫子的官員,全部返回京城,只流露出一點點風聲,好像柳氏皇帝已經請到了一個大人物,至于具體是怎么個大人物,天曉得,總不能是將那神誥宗或是正陽山的祖師堂成員請到了吧,我猜還是虛晃一槍,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到最后還是天曹郡張氏家主請來的幾個山上朋友,至多是三五位金丹地仙,幫忙撐場面而已,否則請得動一位元嬰?”
少年恍然點頭道:“原來如此。怎的,青杏國這幾方印璽,被合歡山得手了?”
“給你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