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太平山的山門口,楊樸認識了陳平安和姜尚真。
對方言語中的關鍵詞,當然是那個好似暗語的“周首席”。
玉圭宗的姜尚真,姜老宗主,是北邊寶瓶洲那座落魄山的首席供奉,這件事,如今在桐葉洲山上,還不算路人皆知。
至于楊樸認識陳平安和姜尚真一事,他不是那種喜歡拿跟誰認識去說事的人,所以如今整個大伏書院,知曉此事的,就只有三位正副山長。
既然對方是陳先生的弟子,所以楊樸就大大方方挪過那只砂鍋,重新拿起筷子,卷了一大筷子放入嘴中,這才含糊不清笑問道“怎么稱呼”
青年笑道“我是先生的得意學生,沒有之一的那種,姓崔,名東山。楊大哥喊我東山即可,喊崔老弟更親切些。”
這下輪到楊樸震驚了,“崔宗主”
這次臨時組建的祖師堂議事,青萍劍宗極有聲勢,引人側目,但是崔東山并未現身京城。
不曾想會在夜市碰到這位身份來歷境界都云遮霧繞的一宗之主。
畢竟如今偌大一個桐葉洲,才幾個宗主一只手就數得過來了。
“青年”拿筷子拍了拍自己臉頰,“出門在外,得低調些,就用了點障眼法,免得被蒼蠅撲屎,不勝其煩。”
楊樸正色道“不知崔宗主今夜見我,有何指教”
至于那個蒼蠅撲屎的諧趣說法,楊樸就當沒聽見好了。
崔東山用了個文圣一脈招牌式的唉了一聲,“指教個錘子,楊大哥是長輩,我今晚出門散心,一個人瞎晃蕩而已,只是趕巧,無意間瞧見了淵渟岳峙的楊大哥坐在在這邊,小弟剛好可以請客一次,回去好跟先生邀功。”
崔東山問道“楊大哥擅長不擅長編訂叢書”
知曉對方身份后,楊樸整個人就顯得輕松,比較言語隨意了,玩笑道“跟與人打交道一樣擅長。”
編訂叢書,是一項浩大工程,首先就需要選擇最好的底本。
必須由一兩位總纂官牽頭,纂修官若干,校書郎的數量更是極多。
只說這個云巖國,歷史上唯一一件可以拿出來說道的“壯舉”,便是曾經以舉國之力,調用三千余官吏、儒生和抄書工,耗時十年,編訂出了一部享譽一洲的大部頭叢書。
崔東山惋惜道“那就算了,本來還想著帶上楊大哥,幫小弟壯個膽,一起去見個人。”
楊樸聽得一頭霧水,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只見那崔宗主起身抱拳告辭,然后在街道那邊漸行漸遠,就是走路姿態沒個正行,蹦蹦跳跳,晃蕩腦袋,好似在躲閃和出拳。
崔東山徑直走出京城,既沒有御風而行,也沒有祭出渡船,白衣少年只是晃著兩只袖子,徒步而行,抬頭望向白玉盤,袖子甩得飛起,嘿,辛苦最憐天上月,夜夜與君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