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玄搖搖頭,不是否定,不是不認可。
而是老真人已經不知該說什么了。
若只有些想法,確實奇思妙想,再讓旁人覺得匪夷所思,可只要無法踐行,行之有道,那依舊是花架子的空中閣樓,好看而已。
陳平安則不然,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無一分身不是陳平安自己,無一自己不合乎一部分本心,然后循著道路大步前行就是了
于玄嘆息復嘆息,終于舍得開口言語,“目前只剩下君子道者三了,那草鞋少年是勇者不懼竹樓青衫山主是知者不惑滿身道氣的純粹武夫,是那仁者不憂”
陳平安搖頭道“一開始確實是這么設想的,但是思來想去,覺得如此一來,意思不大,就做了些改動。”
少年陳仁,邊走邊看兵法,配合堪輿術尋龍點穴,兼修陰陽家五行。當窯工學徒的歲月里,名副其實的進山“吃土”,很早就開始辨識土性。再孱弱再膽小,人終究要往前看,向前走。如此說來,就如于玄所猜測的,是“勇者不懼”,才合乎情理。
于玄想起一事,陳平安家鄉小鎮那邊有牌坊樓,其中一面匾額,是當仁不讓。
于玄捻須點頭道“明白了。”
不曾想陳平安搖頭道“前輩想錯了。并非仁者不憂,而是知者不惑。正因為知道了有些事,必須當仁不讓,故而就可以知者不惑。”
于玄稍加咀嚼一番,便忍不住重重一拍膝蓋道“此解妙絕”
于玄連連贊嘆,“那么竹樓青衫陳平安不挪窩,坐鎮山頭,如軍帳主帥,看似是為了追求一個知者不惑,實則不然,花果花果,學問無數,百花絢爛,如此知者不惑,正是為了仁者不憂”
陳平安收起煙桿,站起身,伸了個懶腰,眼神炙熱,“如此這般,這般如此,那么學拳煉劍,求學修道,辛辛苦苦,終究得有個追求吧。”
所以這才是陳平安心目中真正的“勇者不懼”,落在了那個攜帶飛劍的純粹武夫身上。
貧寒孤苦少年,在心愛女子那邊,曾有豪言,三教祖師擋路,也要給我讓道。
后來竹樓學拳,老人崔誠曾言,要教天下武夫見我拳法,只覺得蒼天在上
在那劍氣長城的城頭上,年輕外鄉人曾有心聲,只被老大劍仙一人聽了去。
于玄抬起頭,笑問道“道友,總不會還有第四層了吧”
“有。”
陳平安雙手籠袖,高高揚起頭,瞇眼笑道“我是劍氣長城的末代隱官,是劍修,當然需要練劍。比如打造出一座小千世界。”
都說萬事只在開頭難,有了開頭萬事就不難。利用兩把本命飛劍的神通相互疊加,通過九個分身的眼見、耳聞和想象,去復刻,臨帖和摹拓,將所有人的容貌眉眼,穿著,氣態神色,聲音語調,開口言語的字詞句,一一記錄在冊,天象地理,人間山河,花草樹木,各色建筑,美食佳肴,死物活物,儒釋道諸子百家學問再加上心湖內那座高樓的藏書,以及桐葉洲鎮妖樓的那些梧桐葉,每一張梧桐葉,就是一座幻象天地。青同那是使用不當,空有境界罷了,可是只要落入陳平安之手數以百萬計的飛劍,符箓,以極其細微,擴充極其廣袤,搭建極高遠極厚實,成就虛與實,真與假。陳平安就可以在一條光陰長河之內,打造出一座小千世界只要被陳平安成功造就出第一座大道循環完整、有靈眾生在此自然生發而不知曉何謂“一”的小千世界,只要有了一,還怕沒有二三四有了二三四,一旦造就出三千小千世界,不就能夠最終成就一座大千世界
于玄心情復雜道“難道還有第五層”
陳平安點頭道“有,只要打造出第一座小千世界,就可以我與我周旋,自己與自己問拳而不自知,有望躋身武道第十一境。”
于玄問道“可有第六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