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雙關。
既是說桃芽錯過了小鎮福緣,沒有從年輕一輩當中脫穎而出,成為那個獲利最大的勝出者。因為按照楊家藥鋪后院那個老人的安排,那場“甲子大考”的小鎮年輕一輩當中,妖族必然可以占據一席之地,好像眼前女子,桃芽,她就是最有希望的那個。
也是說桃芽未能入主狐國,等于過家門而不入,無法恢復前世記憶,繼承一座破碎的青丘遺址,憑此成為名正言順的天下狐主。
老道士神色磊落灑然,撫須笑道“沒什么可惜的,無非是有心人輸給有心人,不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桃芽聽得迷迷糊糊,不過“有心人”這個說法,在今天之前,她只聽說過一次,記憶深刻。
記得那次是魏爺爺說她跟送信少年一樣,都是有心人。
魏本源笑道“世間福緣有大小,剛剛好才是最好。桃芽丫頭有今天的造化,足夠了,以后大道成就的高低,只需走一步看一步就是了。”
道祖三千言中,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之語。而亞圣也曾有類似“不失其赤子之心者是謂大人”的說法。
白裳問道“師兄是怎么恢復記憶的”
魏本源微笑道“山中煉丹無別事,煉著煉著就記起來了。
白裳啞然失笑,同出一脈的師兄弟見面,怎么還這么見外。
魏氏家主魏本源,是“小我”。“真我”是真名王旻、道號伯陽的上古得道真人。
一如目盲道士賈晟,車夫白忙,書生陳濁流,先后三人,就皆是斬龍之人陳清流的“小我”。
但是王旻與陳清流又有一些差異,道士之小我,反而有可能是大人。真身之真我,卻可能是小人。
作為三山九侯先生的不記名弟子之一,道士王旻。相傳這位喜好持戒游五都的得道高真,曾奉師尊法旨,出海訪仙。
只是曾與鄒子有過一場論道,輸了,立志于不囿于陰陽五行的王旻,輸得一塌糊涂,就此人身道心皆深陷泥濘,不可自拔。
山巔論道,看似虛無縹緲,實則兇險程度遠勝大修士間看似搏命的斗法廝殺。
輸掉那場論道的代價,就是道士王旻不得不留在驪珠洞天內,生生世世,畫地為牢。
魏本源感嘆道“其實不算白走這一遭,紅塵滾滾之中,修真潛靈,養志虛無,抱樸守素,唯道是從。”
白裳笑道“果然煉丹畫符都不如練劍。”
魏本源瞪眼道“怎么跟師兄說話呢。”
白裳說道“都是不記名的。”
魏本源問道“會不會后悔當年離開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