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種比較高明的障眼法。
古鶴還是不太理解,“這家伙真是個怪人。”
老道士笑道:“你若是與之生死相向,便曉得他更是個狠人了。”
古鶴嘿嘿一笑,“不結仇,跟他結仇作甚。他都見不著我。”
老道士一笑置之。
汝州,靈境觀,還不是常駐道士的少年陳叢,正在聽常伯講一個很長的山水故事。
說好了主角是陳平安,護道人姓崔名瀺,結果在一個叫書簡湖的烏煙瘴氣的地方,偏是崔瀺算計陳平安最狠,好慘的。
少年越聽越是憤憤不平,使勁一拍桌子,實在是氣不過了,大罵道:“崔瀺這個狗東西,怎么當的大師兄!”
常伯從碟子里捻起一粒花生,細細嚼著,斜看了眼少年,笑道:“故事是你要我編的,怎么還生氣罵人了。”
陳叢郁悶道:“我不要當這種憋屈的主角了,常伯,換個故事吧,嗯,可以適當香艷些。”
常伯搖頭說道:“做事情要善始善終。只是聽個故事,能費多大勁。”
性格活潑的少年想了想,驀然笑道:“也對,去茅廁拉屎不能只拉半截。”
常伯說道:“話糙理不糙。”
陳叢搖頭晃腦道:“我可不喜歡跟人講道理,以后出去闖蕩江湖,啥人都要見,啥話都敢說,就是不講道理,老費勁了。走江湖嘛,囊中羞澀,就先將就將就,買頭小毛驢,挎把木劍,到了江湖里邊,簡單得很,講道理的人不需要我去講理了,不講道理的人也不必我跟他講理了。”
常伯微笑道:“簡單?靈境觀不也是一座江湖,你小子就混得開了,不還是要敲鐘掃地刷馬桶?”
陳叢唉了一聲,“總說這些糗事做啥子么。”
少年以拳擊掌,憧憬道:“常伯,你只管好好在道觀里邊養老,我去了江湖,只要掙著錢,一定會寄給你的。”
少年沒來由有些傷感,靈境觀再小,外邊天大地大的,可是自己唯一的親人,常伯就在這里啊。
常伯笑道:“財迷好,出門在外餓不著。”
陳叢說道:“常伯,繼續講故事唄。”
常伯說道:“且余著,書接下回了。”
陳叢看了眼花生米所剩不多的碟子,少年便沒有伸手去拿。
老人站起身,雙手負后,踱步走出屋子,看了眼青天。
陳平安的法相回頭,好像隨意看了眼青冥天下的人間。
大驪王朝先后兩任國師,文圣一脈的大師兄和小師弟,崔瀺和陳平安,就此無聲別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