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忍住笑,看了眼一旁站著的關門弟子。
哪里找來這么個彬彬有禮、行事古板的寶貝疙瘩,差點誤以為是一位書院學宮的君子賢人了。
陳平安立即心領神會,與小陌笑道:“先生說話,當然比學生更大,小陌,這也是入鄉隨俗的一種,得講個先后順序。既然我先生說你是供奉,那即刻起你就是我們落魄山的記名供奉了。先生與你稱兄道弟,你坦然接受就是了。”
老秀才撫須而笑,心里暖啊,就像大冬天溫了一壺黃酒,加兩蛋,再搞點姜末,圍爐而坐。
當然,最令人欣慰開懷的,是那個圍字。一人只是獨坐,最少也得三二人,才能說是圍爐嘛。
小陌有些為難。
在劍氣長城那邊與陸道友聊得投緣,聽陸道友說過,自家公子有三個癖好,雷打不動,自幼就尊師重道,故而長輩
(本章未完,請翻頁)
緣極好。喜歡當善財童子,所以朋友遍天下。
最后就是喜歡記賬了,陸道友當時言之鑿鑿,說要是不信,等到了大驪京城,親眼見著你家公子的那位開山大弟子,就一清二楚了。
門口這邊有兩條長凳,老秀才伸手虛按,“小陌兄,我們都坐下聊。”
陳平安說道:“先生,不如找個地方喝酒?”
老秀才擔心道:“能喝?”
陳平安笑道:“境界隨酒,越喝越有。”
老秀才嗯了一聲,“那咱們就去人云亦云樓那邊,離著近。”
要不是小陌兄在場,老秀才就直接帶著關門弟子去火神廟找封姨前輩喝酒了,有座花棚,地方蔭涼嘛。
蹭酒?老秀才敢摸著良心,說自己跟關門弟子,都不是那樣的人。誰敢說個不字,有本事站出來,老秀才就把酒水都還給他。
一起走向那條巷弄,在小巷門口的那處山水道場里邊,老修士劉袈正拉著弟子趙端明喝酒。
發現小巷外邊的三位,劉袈立即撤掉道場禁制,先與文圣抱拳致禮,老修士最近與老秀才混得很熟了。
陳平安介紹道:“這位是小陌,陌生的陌,我們落魄山供奉。”
劉袈板著臉點點頭,放行放行,再傻了吧唧見個人就攔路,老子就跟你陳平安一個姓。
老修士猶豫了一下,還是沒忍住,以心聲喊道:“陳山主?”
陳平安立即停步,問道:“有事?”
老修士好像有些難以啟齒,硬著頭皮問道:“最近不會再有外鄉人路過此地了吧?”
好歹讓我緩一緩。
陳平安笑道:“這種事情讓我怎么保證,別人的腿又沒長在我身上。反正我很快就會離開京城。”
劉袈松了口氣。
老修士看了眼那個黃帽青鞋的年輕人。
小陌立即朝劉袈微笑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