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羨見那掌柜好像對此半點不奇怪,應該是認識的,就跟對方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喝酒的女孩,竟然就是酒肆這邊的常客了,聽掌柜說小姑娘無家可歸,好像早年是個跟爹娘走散了的難民。前些年擔任宗主國的大驪王朝,允許各個藩屬憑功復國,其實老百姓也無所謂,結果就真壞事了,據說是當太子的,復國稱帝了,幾個兄弟就非要跟他爭那張龍椅坐,兵荒馬亂的,誰能想象,如今稍遠些,有些個據說打完仗就沒剩下幾個青壯漢子的鄰國,都紛紛安穩了,
不曾想他們這兒早前沒怎么遭災,只是在邊境那邊打了場仗,雖說死了不少邊軍,可國境之內到底保住了個太平世道,世道竟然反而亂了起來,可不就是個孤兒了。
這些年是怎么活下來的,誰在意呢。新墳頭茫茫多,其實那都算好得了,例如被義莊收納的,好歹還有個睡處,至于那些孤魂野鬼,甭管是怎么死的,當了鬼,也還是吃不上子孫飯的餓死鬼。但是小姑娘別看瘦瘦的,力氣倒是不小,最早會在縣城那邊打些短工,最后在一座賣香燭紙錢的鋪子落了腳。
她一得空,就會在縣城內外四處閑逛,估摸著是找她爹娘,最遠就走到驛站這邊,一個人等到天快黑,就回縣城里邊的鋪子。
只是掌柜嫌她的營生太過晦氣,就只許她買酒,不許在酒桌這邊落座,小丫頭沒說什么,每次都是這般規規矩矩的。
魏羨聽完過后就上心了。
去那香燭鋪子收徒一事,異常順利,魏羨都沒花銀子,只是答應幫她找失散多年的爹娘就可以了。
原來在她四歲那年,孩子的爹娘找了一處荒廢破敗大墓,有個如井口的口子,爹娘約莫是覺得一家人都肯定活不下去了,不愿小女孩餓死路上,淪為野獸食物,會骸骨裸露荒野,就狠下心,用一只籃子將她放入墓中,將身上僅剩食物都留給她。小女孩就獨自待在墓中,結果等到幾年后,她非但沒有死在墓中,反而離開了那座大墓,就像一個孩子,硬生生從鬼門關爬回了陽間。之所以沒有餓死,她倒是沒有與認了師父的魏羨任何隱瞞,只說在她快餓死的時候,瞧見墓中有個大龜,每逢月光漏下來,它就會伸長脖子,好像在呼吸,就是慢些,她就跟著學了,學著學著就不那么餓了……
聽得陳平安一愣一愣的。
既辛酸又震驚。
要說奇人怪事,陳平安還真沒少見,以至于見著了所謂的山上神異,早已見怪不怪。
可這么一樁事,還真讓陳平安有點……驚著了。
魏羨的這個弟子,一定要見一見。
沒有明師指點,沒有仙家秘籍,沒有獲得任何天材地寶,小女孩還不識字,就這么全憑自己看了幾眼傳說中的龜息術,就走上了修行路。
要是這不算天才,怎么才算?
按照朱斂的說法,落魄山能收下這么個再傳弟子輩分的修道天才,估摸著一半歸功于魏羨的師徒緣分,一半歸功于落魄山的“功德福報”。
在崖畔駐足片刻,陳平安回到竹樓住處,拿起那兩本印譜,準備出門游歷了。
這趟出遠門,相對以往而言,其實不算遠,很近了。
就只是去趟寶瓶洲東邊的一個小國,辦在清源郡仙游縣的一個小武館,就只是找朋友喝酒去。
一個還能年輕的年輕道士,一個已經不再大髯、也不再遠游的大俠。寶刀未老人已老。
陳平安腰懸雙刀,疊放一側。
是那兩把狹刀,行刑,斬勘。
陳平安沒有直接御風遠游,而是喊來小陌,兩人徒步去了趟山門口,岑鴛機今天難得不在走樁練拳。
小米粒就在那邊看門,坐在竹椅上。
好像手心偷偷攥著什么,一下子合掌,一下子攤開。
自顧自樂呵呵。
黃帽青鞋的小陌,如今手里多出了一只竹箱,和一根行山杖。
陳平安擔心小米粒多想,再次承諾道:“我和小陌這趟出門,不會很久才回家的。”
小米粒使勁點頭,一張小臉龐,寫著一句話,好人山主說話要算數啊。
陳平安摸了摸小米粒的腦袋,“作數作數。”
小米粒這才放下心,對小陌說道:“小陌先生,很書生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