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道友差不多,小陌從頭到尾都在袖手旁觀。如果說萬年之后,又有一場登天,小陌愿意追隨身邊人,一同登高。
有此想法后,小陌頓時神采奕奕,不如將這棵萬年之前不過尋常的梧桐樹,拿來練練手?
不過小陌本就沒把這“青同”放在眼里,所以更大的念頭,還是破境,必須要趕緊破境,不躋身十四境,根本不夠看。
當初只是仰止加上朱厭,就可以讓自己束手無策,無功而返,何況萬年之后,當下十四境修士的數量,幾座天下加在一起,還能說是屈指可數,但是等到三教祖師散道,就會多了,因為那會是一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最大“道法雨落”。
“可曾聽說過一句鄒子讖語?”
青同自問自答道:“肯定聽說過,并且早就仔細思量過一番了。以你一貫謹小慎微的心性,必然是有備而來。”
是那句只在山巔流轉的讖語。
鳳隨天風下,高棲梧桐枝,桃李春風花開日,鳳死清秋葉落時,樸素傳幽真,遂見初古人。
陳平安淡然道:“不當真就是了。”
這是鄭居中說過的一句話,用在此時此地,很應景。
青同似乎怎么都沒想到是這么個答復,微微歪頭,打量著這個名動數座天下的青衫客。
浩然,蠻荒,青冥,蓮花,五彩。
皆知此人姓名了。
青同停下腳步,轉頭問道:“我已經回答過問題,輪到你了。”
陳平安說道:“騎驢找驢,是個再明顯不過的提醒。”
青同最早為兩位登門惡客安排了兩頭驢子,騎驢看山河。
當時陳平安與小陌看似隨意說了句“既來之則安之”。
來到什么地方?
比如曾經有一位至高存在,偶爾會沿著兩條飛升臺,拾級而下,來到人間。
而這座天地,其實一直是條極其隱蔽的“下坡路”。
之后的諸多“一葉障目”,相比此事,可算小兒科了。
這棵梧桐樹愿意這么猜,陳平安當時也就騎驢下坡,樂得借坡下驢。
小陌一方面驚嘆自家公子的思慮周密,一方面腹誹不已,你這棵梧桐樹,萬年修道,得了個文廟的護身符,既無天敵,也無憂慮,結果就只是修出了這么些花花腸子?
青同恍然道:“陳清都會挑中你擔任末代隱官,不是沒有理由的。”
小陌提醒道:“青同,對老大劍仙還是要尊敬一點。”
青同聞言有些疑惑,你一個曾經都跟元鄉、龍君打生打死的妖族劍修,怎么開始對陳清都如此尊敬了。
“這般待客殷勤,比晚輩當年誤入藕花深處,要有意思多了。”
陳平安手心輕輕敲擊刀柄,“前輩可謂處心積慮,用心良苦了。”
比如只說那第一幅幻象天地,那位棋待詔視線所及,就是一座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