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滯緩身形,不單單是加重手腳的負擔,還會以修士之身壓勝武夫體魄。
歸根結底,這個家伙,就是故意讓自己的出拳變慢!
青同見過鋒芒畢露的,見過狂妄跋扈的,但是這么年輕,還敢這么托大的,還真是第一次碰到。
一心找死嗎?
好像對方猜出青同的心思,雖然沒有任何言語,但是青同同樣猜出了對方的心思。
我打不死前輩,可你只以武夫身份,就打得死我嗎?
我看未必。
青同點點頭,果然自己憎惡這些劍修,不是沒有理由的。
尤其還是一個練拳習武的劍修,年輕劍修。
————
先前小陌不愿留在原地礙手礙腳,便身形倒掠出去百余里,盤腿坐下,將那根綠竹杖橫放在膝。
青同作為練氣士,一個飛升境,強不到哪里去。
不然之前遇到自己,這個青同也不會關門謝客,直接趕人就是了。
小陌唯一比較感興趣的,是還是青同末尾所謂的“會幾張大符”。
自家公子的拳腳分量,輕重高低,就沒個定數的。
第一層境界,是一般意義上的所謂切磋,其中又分兩種,一種是壓境,壓境又分壓幾境,一種是完全不壓境。
然后第二層境界,是需要分出勝負的,比如之前與蒲山黃衣蕓的那場問拳,抹掉手腳上邊的那些半斤八兩符。
但是當時觀戰的看客們,境界還是不太夠,反而是小陌,雖然沒有出現在謫仙峰,只是在青衣河落寶灘那邊,小陌還是有所留心,其實公子當時并沒有抹掉全部的符箓,還留下了約莫兩三成數量的符箓,用來壓制出拳的速度。
只是陳平安動作太快,一瞬間的事情,故而就連葉蕓蕓都沒有看真切。
最后才是當下的狀態,又分兩種。
這就需要涉及到陳平安的心態了。到底是與人分勝負,還是決生死。
陳平安與曹慈那場從功德林一路打到文廟天幕的問拳,大概是倒數第二種,雖然雙方都有所保留,私下有過一場君子之約,各自留力兩成,但是在這個前提下,那場問拳,是實打實的酣暢淋漓,各自傾力而為了。
層層遞進。
每一級臺階,都有不同的風景。
那么今天,此時此地,陳平安就是最后一種姿態。
小陌舉目眺望,戰場上,公子出拳,還是一如既往的賞心悅目。
小陌突然想起一事,只是不知道那個蒲山云草堂一脈,既是練氣士,還能兼顧武學,是否與這棵梧桐樹有無道緣,會不會是這個青同的某種“開枝散葉”?
遠處憑空多出一條小路,鋪滿了金色的梧桐落葉,如一條靈蛇朝小陌那邊蔓延而去。
青同先前一分為二,不見真身,陽神身外身的純粹武夫,正在與陳平安問拳,陰神出竅遠游,走在這條小路上,是一位姿容俊逸的少年,猶勝美人,峨冠博帶,道貌非常。
身披一件精心煉化的法袍,貨真價實的披星戴月,雪白長袍之上,依稀有星光點點的異象,身后顯化出一輪寶光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