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青冥天下那邊,有個流傳不廣的成語,叫做“朱陳之好”,此外又衍生出一個比較生僻的說法,朱陳一家,永不相背。
因為要論出身,朱鹿是相當不錯的,甚至可以說在小鎮年輕一輩當中,只要撇開阮秀李柳、李希圣這一小撮人不去談,她就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甚至要比桃葉巷謝靈、喜事鋪子的胡灃他們更好,因為朱鹿屬于半個驪珠洞天的“外鄉人”。
至于機緣,也是給了她的。
之前陸沉來這邊做客,就跟林正誠泄露了更多的天機,原來朱鹿的前身前世,來自青冥天下的古戰場,幽州逐鹿郡。
所以她既不是什么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更不是什么小姐身子丫鬟命。
甚至就連她的取名,都大有來頭,有點類似福祿街的李寶瓶之于寶瓶洲,而“朱鹿”這個名字的賜名之人,來自白玉京某位道法極為高妙、就連余斗都頗為禮重的女冠。
因為她是白玉京,或者說是陸沉為大師兄安排的小鎮護道人。
當然,也可能是只是“之一”。畢竟神誥宗道士周禮身邊,不出意外,也會有一位暗中的護道人。更多的,陸沉也沒有說什么。
但哪怕只是三人之一,以陸沉對掌教師兄的敬重,足以看出朱鹿的身世不俗,修行天資之好,以至于陸沉不惜刻意為提前幾年進入驪珠洞天的朱鹿遮蔽天機。
林正誠當時聽著三掌教在那邊神神道道,痛心疾首狀,念叨了兩句,“朱陳一家,朱遇陳事必恭讓。”
林正誠聽得懂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因為李希圣本該姓“陳”,故而朱鹿身為白玉京花費不小代價送往浩然天下的一顆關鍵棋子,同時作為“李希圣”登山路上的護道人,朱鹿對李希圣待之恭敬,是題中之義。
還有一句,“男遇男于友,男遇女于婚,結朱陳之好,永不背離。”
林正誠當時就眼神古怪起來,陸沉悻悻然而笑,自嘲一句,亂點鴛鴦譜,貧道當年這不是想著為未來的小師弟、白玉京四掌教拉郎配一次嘛。
由于李希圣占據了一部分小鎮陳氏氣運,故而朱鹿的出現,本該既是一種還債,又是一樁花果因緣,類似佛家所說的“前世因,今世果,今世因,來世果”。要說“朱遇陳事必恭讓”,用在朱鹿和泥瓶巷陳平安身上,原本也是適用的。此外朱鹿若能為李寶瓶一路護道至大隋,順便在山崖書院游學,于寶瓶洲,就是一樁不大不小的功德,將來三教祖師散道,等她重返青冥天下家鄉,想必又有一份“報酬”,從天而降,總之白玉京絕不會讓她白走一遭異鄉天下。
如果朱鹿的人生歷程,能夠按部就班走到這一步,原本可以成為一樁山上美談。
只是到手的機會,抓不住,那就只好“不談”了,陸沉就假裝根本沒有這么一回事。
就像那靈寶城龐鼎的嫡傳弟子,在白玉京最高處,當時年輕道官表現出一種無運自通的堅韌道心,反而讓余斗和陸沉高看一眼。
老龍城孫嘉樹,錯過了一樁等同于“整座老龍城”的財運,孫嘉樹也未就此意志消沉,反而悟出一個“造命在天,立命在己”的可貴道理。
林正誠也懶得與陸沉拐彎抹角,直接詢問對方準備如何處置朱鹿。
是就這么對朱鹿棄之不管,還是準備有朝一日帶回青冥天下?
陸沉答非所問,只說了一句含糊不清的言語。
人生會有很多的結果,卻沒有任何一個如果。
林正誠問道:“陸掌教就沒打算告訴她真相?”
陸沉搖搖頭,“以后再說吧,現在道破真相,于事無補。事情一旦長遠看,對錯是非,好壞偏正,就都要一團漿糊了。”
林正誠疑惑道:“既然朱鹿如此重要,陸掌教為何對她放任不管,眼睜睜看著朱鹿走向一條與預期不符的岔路?”
當那封李寶箴寄給朱鹿的密信,是個極為關鍵的轉折點。
既沒有防患未然,陸沉在擺攤那些年里,與朱鹿從未有過交集,好似故意不去推敲朱鹿的心性,不去雕琢一塊蒙塵璞玉,紅燭鎮那場風波,陸沉也沒有任何亡羊補牢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