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前一后,默默走回孫氏祖宅,陳平安果真挎好包裹,就憑借記憶,走上那條黃泥土路。</p>
孫嘉樹獨自吃著早餐,還是腌菜米粥饅頭,孫氏老祖坐在對面,剛要說話,孫嘉樹已經說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我會盡快跟劉灞橋說清楚。”</p>
老人問道:“是怕陳平安搶先告發,到時候更加為難?還是自己良心難安,不吐不快?”</p>
孫嘉樹停下筷子,用心想了想,坦誠道:“好像都有。”</p>
老人試探性問道:“為什么不一不做二不休,在桃花島渡船上做點手腳?”</p>
孫嘉樹解開心結后,精神振作不少,笑著搖頭:“不能以一個錯去掩蓋另一個錯,我是再也不敢心存僥幸了。”</p>
聽到這個答復后,老人好像比孫嘉樹如釋重負,笑道:“那這個悶虧,孫家就算沒白吃。大勢之下,先行一步,當然是最好,但是能夠始終不犯大錯,一樣不容易。已經有了大家大業,就不能總想著孤注一擲,要不得啊。”</p>
孫嘉樹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p>
老人站起身,“你慢慢吃,好好調整心態,近期不要再有太大的情緒起伏。”</p>
孫嘉樹放下手中筷子,起身恭送,等到老人走出屋子,他才重新坐下,繼續埋頭吃早餐。</p>
苦味難當。</p>
至于孫嘉樹若是應對不當,就要被孫氏老祖強行剝奪家主身份,這一點,先前相對而坐的一老一小,心知肚明,而且雙方都不會覺得有任何不妥。</p>
走出孫氏祖宅的地盤,來到一處繁華市井,問過了路,雇傭一輛普通馬車駛向內城,這一次開銷,就很正常,畢竟不用跟種種飛禽走獸、蛟龍屬裔的駿馬豪車,在那條大街上同行三百里。</p>
由外城進入內城才是一筆不小的花費。</p>
坐上馬車后,之后反而是陳平安在為車夫指路。</p>
因為車廂內多出了一尊陰神,正是灰塵藥鋪外出現的那位,自稱姓趙,陳平安便尊稱為趙先生。</p>
到了小巷外,陳平安付過車錢,今天鄭大風沒有在槐樹下,而是坐在藥鋪柜臺后發呆,見著了陳平安也不覺得奇怪,告訴陳平安藥鋪是小,但是藥鋪后邊很大,陳平安掀開門簾,發現竟然與楊家藥鋪是差不多的格局,后邊有個青石板大院子,一樣是正房和兩側廂房,廂房都空著,隨便陳平安挑選,陳平安選了左手邊一間,在屋內放下劍匣和行囊,只別了養劍葫在腰間,鄭大風學著楊老頭坐在正房外的屋檐下,不知道從哪個古董雜項店淘了一支老煙桿,坐在板凳上吞云吐霧。</p>
只不過在陳平安看來,老人抽旱煙,是深沉如古井。</p>
鄭大風抽旱煙,就只有滑稽了。</p>
陳平安坐在自己屋子門口,說了準備乘坐桂花島渡船一事,鄭大風點頭說很容易,保證把他陳平安當自家老祖宗供奉起來。</p>
然后各自不對脾氣的兩個家伙,兩兩無言,一個抽旱煙,一個喝著酒。</p>
這讓門簾后頭那些個腦袋,覺得好生無趣,很快紛紛散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