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過建議,四五六的武夫三層境境,最好是在古戰場遺址上尋覓機緣,諸多陰風煞氣,至陽至剛的罡風,各種來歷駁雜的絮亂氣機,全部都是武夫用來淬煉魂魄膽的好東西,歸根結底,還是吃苦二字。</p>
這是與天地斗。</p>
退而求其次,是戰場殺伐,置身其中,越是血戰死戰,越能夠體悟“舉世皆敵”。</p>
再其次,才是江湖上的捉對廝殺,將江湖宗師或是中五境練氣士作為磨刀石,砥礪武道修為。</p>
而那座劍氣長城,劍氣肆意縱橫于天地間,先天排斥劍修之外的所有練氣士,更別提純粹武夫,不知有多少武夫拿捏不好分寸,或是護道人的本事不夠大,貪圖境界攀升,暴斃于劍氣長城,所以老人才會要求陳平安必須躋身第四境,才出發去往倒懸山,登上那座城頭,然后再活著走下劍氣長城的城頭。</p>
至于陳平安需要在城頭熬多久,至于如何拿捏分寸,盡量多爬幾趟城頭,老人沒有多說一個字,應該是覺得這些純屬廢話。</p>
光腳老人的眼光太高,在百年之前就已經躋身十境巔峰,所以他的眼光,一直望向了浩然天下最高處。</p>
故而許多武道“明師”都要重復多次的言語,老人竟是一句也沒有跟陳平安說。</p>
比如三四、六七之間的破境機緣,只字不提。</p>
以及武道每一境最強之人的玄機,也不去說。</p>
老人說得越少,其實是期望越高。</p>
我手把手教出來的弟子,九境算什么?十境都不夠看!</p>
你陳平安就該直奔那傳說中的武神境!</p>
要我這個心比天高的崔老兒,也要覺得你陳平安是蒼天在上!</p>
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崔老頭說得很少,陳平安反而領會更多。</p>
孫氏祖宅的接連兩次天大機緣,陳平安第一次是懵懵懂懂,只覺得那一拳不出不痛快,之后知道了真相,哪怕一次次守夜,好不容易等到了機緣降臨,真到了那一刻,陳平安驀然發現,只覺得自己這一拳還得再出!</p>
然后毫不猶豫就將那些金色氣流化成的云海蛟龍,再次給打回天上。</p>
一老一小,都不講理。</p>
金丹境劍修馬致,起先并未如何驚奇,但是長久觀看少年打拳之后,終于看出了端倪。</p>
老人搖頭苦笑,只覺得見鬼了。</p>
一位純粹武夫的魂魄膽,都已有雛形,只待打熬而已。這意味著從第四境到躋身第六境,會很快,堪稱暢通無阻,如果一味追求武道攀登的速度,完全可以嚇破旁人膽。</p>
若非事先得知少年只是剛剛躋身第四境,老人其實不會如此震驚,可明明鄭先生言之鑿鑿,少年就只是四境而已。</p>
天底下哪有如此蠻橫霸道的第四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