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看到從墳塋之間,竄出兩只雪白狐貍,學人作揖。</p>
還有幾頭年幼一些的狐貍,趴在墳塋上頭,竊竊而笑,眉眼有些靈氣,充滿了憧憬和嬌羞,半點不像什么兇惡的妖魅,反而像是饞嘴的稚童。</p>
那些讀書人紛紛還禮。</p>
看得陳平安一陣好笑,知道必然是狐妖作祟,正在蠱惑人心,不過陳平安沒有太多擔憂,世間狐妖,無論是哪個洲,都往往不會行殘暴之舉,它們自古便天生親近人族,更多還是為了破開情關,提升境界和修為。</p>
所以陳平安沒有當場揭穿,讓那些書生發現眼前所謂的高門華屋,其實只是一座墳墓而已。</p>
陳平安只是悄悄守在墳旁。</p>
果然第二天,那些書生就安然離開那座豪門府邸,人人喜不勝收,只覺得好一場艷遇,不枉此生。</p>
陳平安笑著離去。</p>
</p>
三百里之后,陳平安到了一座名為北晉的小國,路過一座城池的時候,剛好碰到集市,陳平安還真買了兩串糖葫蘆,先前聽說北晉國的如去寺名氣很大,有一塊大石,相傳為一位菩薩的悟道地址之一,被稱為石蓮臺,巨石方廣五丈,可以容數百人。而一人就能讓其晃動,沒人能夠解釋原理。北晉皇帝西巡,親自試了后,龍顏大悅,使得如去寺名聲大噪,</p>
可當陳平安問了好幾個人,竟然人人都說不知什么如去寺,陳平安這才想起來,童子說起此事,應該是發生在兩百年前的事情了,人間兩百年,足夠改變許多風俗。</p>
陳平安猶豫了一下,還是堅持不懈,直到跟人問出了如去寺的遺址才罷休,去了一趟,荒草叢生,既無人氣也無妖氣,暮氣沉沉,夕陽里,陳平安找到了一塊巨石,看不出什么奇異之處。</p>
陳平安吃完最后一顆糖葫蘆,丟了竹簽,轉身離去。</p>
在陳平安走出如去寺破敗大門后,那塊巨石之頂,有個小人兒探頭探腦,從石頭中冒出來。</p>
它坐在石頭上,默默無言。</p>
原來這座蓮臺會搖晃的真相,是因為孕育出了一位土石精魅的“小蓮花人兒”,它喜歡躲起來咯咯偷笑,每次有人嘗試搖晃巨石,它就立即興致勃勃,左搖右擺,巨石便隨它晃動,于是讓人誤解。</p>
只是有一天,它覺得有些無趣了,石蓮臺的搖晃就開始“時靈時不靈”了,最后徹底“不動如山”,原來是它離開了石蓮臺,想要去遠方找尋同伴,年復一年的獨自一人,它覺得孤單了。</p>
最后它接連找到了兩個伙伴,一條蛇精,一頭獐子精,赤子之心的小蓮花人兒,被它們分別騙去了一條“云根、土精兩者凝聚”的小胳膊、一瓣乘黃蓮葉。但是它始終堅持尋找伙伴。最后它終于找到了一位不跟它索要任何東西的花精,它帶著她回到石蓮臺,一起玩耍,一起戲弄那些游客,但是最后等到它某天睡覺醒來,發現石蓮臺的靈氣都沒有了,一點都沒有剩下,花精也不見了。</p>
失去靈性的石蓮臺再度無人問津,最后徹底被遺忘,只剩下一個獨臂的小精魄經常坐在石臺邊緣,哼唱著鄉謠,輕輕搖晃腳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