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小童有些失落,低頭看見地上的瓜子殼,好像還有幾顆漏網之魚,百無聊賴的青衣小童便揀選撿起,吃了起來,好像滋味比平時更好一些?
正在擦拭竹樓階梯的粉裙女童湊巧撞見這一幕,驚訝問道:“你已經窮到這份上了嗎?該不會是將所有家底,都送給你的御江水神兄弟了吧?”
青衣小童已經心情好轉不少,朝她翻了個白眼,“我又不傻,媳婦本都不知道留點?我可不想成為老崔這樣的老光棍!年少不知錢珍貴,老來乖乖打光棍,這個道理,等到咱們老爺回家后,我也要說上一說的,省得他還是喜歡當那善財童子……”
砰然一聲。
青衣小童整個人飛向崖外。
粉裙女童已經見怪不怪,并不擔心他的安危。
一條青色長蛇驀然現身,騰云駕霧,然后沿著峭壁攀巖而上,恢復青衣小童的模樣,大搖大擺走向竹樓,“忠言逆耳啊,難怪自古忠臣良將難善終……”
又是砰然一聲。
青衣小童再次倒飛出去。
他第二次返回山頂后,看到一位儒衫卻光腳的老者站在竹樓二樓,青衣小童立即嚷嚷道:“老崔,這次我可什么都沒有說了啊!”
又給打得墜入山崖。
粉裙女童已經在二樓擦拭欄桿,有些疑惑不解。
崔姓老人微笑道:“皮癢欠揍長記性。”
粉裙女童無法反駁,便不再為青衣小童求情了。
落魄山山路上,青衣小童罵罵咧咧一路飛奔上山。
————
中土神洲附近的那座海外孤島上。
儒衫男子這天又拒絕了一位訪客,讓一位亞圣一脈的學宮大祭酒吃了閉門羹。
若是之前,儒衫男子哪怕不愿意“開門”,到底還是會露個面。這一次直接就見也不見了。
那位學宮大祭酒只得失望而去,內心深處,難免還有些惴惴。
不知為何這次那位讀書人,如此不近人情。
儒衫男子一直站在當年趙繇居住的茅屋內,書山有路。
他站在其中一處,正在翻看一本隨手抽出的儒家書籍,撰寫這部書籍的儒家圣人,文脈已斷,因為年紀輕輕,就毫無征兆地死于光陰長河之中,而弟子又未能夠真正掌握文脈精髓,不過百年,文運香火就此斷絕。
他放下書本,走出茅屋,來到山頂,繼續遠觀滄海。
當年趙繇是怎么來的這里,是因為一縷殘余魂魄的庇護。
不然連一位龍虎山外姓大天師和一位學宮大祭酒,都要先叩門才能進入,趙繇怎么可能隨波逐流,就那么巧合地到達這里。
他收回視線,望向崖畔,當初趙繇就是在那里,想要一步跨出。
他當然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