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更是沒能靠著這點學問,幫著書院掙來一顆雪花錢,良心上過意不去啊。”
老人神色蕭索,放下那本書,突然氣笑道:“姓錢的老混賬,我曉得你在看這兒,怕我不幫你賣書不是?!他娘的把你的二郎腿給老子放下去,不放也行,記得別吃完酒菜,好歹留下點,等我出了書院,讓我嗦幾口就成。”
老人站起身,作了一揖,“此次講學,是我在書院最后一次自取其辱了,沒人聽更好,免得花了冤枉錢,山上修道大不易,我這些講了三十年的學問,真沒啥用,看看我,如此這般模樣,像是讀書人,學問人嗎?我自己都覺得不像。”
老夫子就要去收起鏡花水月,他空有一個書院賢人頭銜,卻不是修行之人,無法揮手起風雨。
就在此時,青蒿國李希圣輕輕丟下一顆谷雨錢,站起身,作揖行禮道,“讀書人李希圣,受益頗多,在此拜謝先生。”
那老先生愣在當場,呆了許久,竟是有些熱淚盈眶,擺手道:“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然后老人有些難為情,誤以為有人砸了一顆小暑錢,小聲道:“那本山水游記,千萬莫要去買,不劃算,價格死貴,半點不劃算!再有神仙錢,也不該如此揮霍了。天底下的修身齊家兩事,說來大,實則應當小處著手……”
習慣性又要嘮叨那些大道理,老先生突然閉上了嘴巴,神色落寞,自嘲道:“不說了不說了。”
突然又有一人砸了一顆谷雨錢,朗聲道:“劉景龍,已經聆聽先生教誨三十年矣,在此拜謝。此次出關,總算沒有錯過先生最后一次講學!”
不光是老先生跟遭了雷劈似的,就連崔賜都忍不住開口詢問,“先生,是那太徽劍宗的年輕劍仙劉景龍嗎?”
李希圣笑著點頭。
老先生那叫一個老淚縱橫,最后正了正衣襟,挺直腰桿,笑道:“以后有機會一定要來找我喝酒!不在書院了,但也離著不遠,好找的,只需說是找那裹腳先生,便一定找得到我。到時候再埋怨你小子為何不早些表明身份,好讓老夫在書院臉面有光。”
突然有第三人沒砸錢,卻有聲音回蕩,“這次講學最差勁,幫人賣書的本事倒是不小,怎么不自己去開座書肆,我周密倒是愿意買幾本。”
老夫子壓低嗓音,試探性道:“周山主?”
那人笑呵呵道:“不然?在北俱蘆洲,誰能將‘我周密’三個字,說得如此理直氣壯?”
那位老先生趕緊跑開,去合上一本攤開之圣賢書,不讓三人見到自己的窘態。
上了歲數的老書生,還是要講一講臉面的。
————
正值山君魏檗離開披云山之際。
一支車隊浩浩蕩蕩,舉家搬遷離開了龍泉郡槐黃鎮。
不是沒錢去牛角山乘坐仙家渡船,是有人沒點頭答應,這讓一位管著錢財大權的婦人很是遺憾,她這輩子還沒能坐過仙家渡船呢。
沒辦法,是兒子不點頭,她這個當娘親的也沒轍,只能順著。
杏花巷馬家,在老嫗死后,老嫗的孫子也很快離開小鎮,祖宅就一直空著了,而老嫗的一雙兒子兒媳,早就搬出了杏花巷祖宅,馬家有錢,卻不顯山不露水,就跟林守一在窯務督造署當差的父親,有權卻不彰顯,給人印象就只是個不入流的胥吏,兩戶人家,是差不多的光景。
馬家夫婦,當年搬出了杏花巷,卻沒有在福祿街和桃葉巷購置產業,如今已經悄悄將祖上傳下來的龍窯,轉手賣給出了個天價的清風城許氏。
然后在兒子的安排下,舉家搬遷去往兵家祖庭之一真武山的地界,以后世世代代就要在那邊扎根落腳,婦人其實不太愿意,她男人也興致不高,夫婦二人,更希望去大驪京城那邊安家落戶,可惜兒子說了,他們當爹娘的,就只能照做,畢竟兒子再不是當年那個杏花巷的傻小子了,是馬苦玄,寶瓶洲如今最出類拔萃的修道天才,連朱熒王朝那出了名擅長廝殺的金丹劍修,都給他們兒子宰殺了兩個。
婦人掀起車簾子,看到了外邊一騎,是位漂亮得不像話的年輕女子,如今是自己兒子的婢女,兒子幫她取了個“數典”的名字。
婦人覺得有些好玩,只有這件事,讓她覺得兒子還是當年那個傻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