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的樂間,身上散發出令人信服的氣質。
樂間講的所有道理,廉頗與趙嘉都懂,二人卻無論如何也不愿撤兵。
對廉頗而言,此戰自己付出太多,就連自己最疼愛的幼子都死去。
更何況。
似廉頗這等武將,若能滅掉一國,絕對會愿意賭上所有,去獲得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譽。
“我只記得,燕趙之戰以后,秦國奪取了趙國太原郡,讓趙國國力大損。”
“可是如今,時間好像對不上。”
對于這段歷史,趙嘉只有著模糊印象,并不十分清楚。
他只隱約記得,秦國大將蒙驁,也就是秦國名將蒙恬、蒙毅的祖父,打下了趙國很大疆域。
那個時候,好像是嬴子楚繼位。
“如今,秦昭襄王雖已去世,然其子嬴柱尚在守孝,還沒有正式繼位。”
“究竟是我的出現產生了蝴蝶效應,讓趙國更快擊敗了燕國,還是腦海中記憶出現了錯誤?”
趙嘉臉色變幻不定。
前些年來,秦國推行遠交近攻策略,與燕國聯系十分密切,趙國夾在兩者之間,卻是十分難受。
若能趁勢滅掉燕國,趙國就能趁機占據天下一角,日后再與秦國爭鋒,就有了戰略縱深,也不再懼怕腹背受敵。
其實不僅僅趙嘉、廉頗這么想,趙國文武恐怕也都有這種心思。
不過很快,趙嘉就將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甩出了腦海中。
以趙國如今之國力,根本沒有能力吞并燕國,若強行為之,反而可能引火燒身。
深吸口氣,趙嘉問道:“將軍之言并非沒有道理,然此戰我趙國大勝,又怎能輕易撤兵?”
廉頗亦沉聲說道:“縱然某欲撤兵,大王也未必會同意。”
樂間只是淡然說道:“若不退兵,秦與其余諸國,未必會坐視燕國滅亡。”
一方面,趙國不愿將到嘴肥肉舍棄。
另一方面,趙國也沒有如此好的牙口,根本不可能將這塊肥肉吃進肚中。
“既如此,那就將燕國分給諸國!”
忽然間,趙嘉腦海中想起了前世看過的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尚未經歷商鞅變法的秦國,被魏國所敗,那時關東六國差點就將秦國分掉。
如今的燕國,只與趙國接壤,對方想要擴張,就必須和趙國死磕。
說到底,燕趙兩國勢不兩立,縱然暫時言和,只要燕國還有進取之心,就必然會攻打趙國。
與其撤離燕國放虎歸山,倒不如聯合各國分掉燕國。
當時栗腹攻下中山全境,想著保留趙國作為擋箭牌,那是因為只要有趙國存在,其余各國若想攻打燕國,就必須先經過趙國領土。
正是為此,燕國才不想趙國被列國瓜分,而后直面其余諸國。
可趙國局勢卻大不相同,趙國本就為四戰之地,除了楚國以外,和其余各國全都接壤。
故此,哪怕燕國被列國所分,對趙國影響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列國縱然分掉燕國,由于不與本國接壤,管理起來難度也很大。
趙國日后真有心徹底吞并燕國領地,也比較容易下手。
最為重要的是,趙嘉有種強烈的緊迫感。
秦昭襄王去世以后這些年,由于兩位秦王短命,導致朝堂權利更迭十分頻繁。
這個時候,乃是趙國中興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