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等嬴政登基并且長大,若趙國還沒有變得足夠強大,很難擋住秦國。
列國分燕,不僅能夠壯大趙國實力,還可以轉移各國注意力,為趙國中興爭取到足夠時間。
廉頗、樂間二人,聽到趙嘉之言,全都臉色微變。
趙嘉卻沒理會二人,反而大步走到地圖旁邊,右手指向胡灌水。
他轉頭對著二人說道:“假如我趙國只取胡灌水以西燕國領地,其余領地全部分給諸國,他們會不會同意?”
廉頗聞言色變,說道:“其余燕國總領地,乃胡灌水以西領地五倍有余。”
“我等以舉國之力攻燕,耗費錢糧無數,結果只獲得如此少領地,大王豈會同意?”
樂間沒有說話,目光在地圖上不停游弋著,臉色也變得越來越凝重。
這個時候,他似乎隱約了解到了趙嘉的真正用意。
雖說胡灌水以西領地,只占據整個燕國領地的六分之一不到,卻囊括了包括薊城在內的廣大富庶之地。
只要占據這里,趙國就能占據小半個華北平原,也能擁有數以自己的產糧基地。
且以胡灌水為邊界線,燕國只要派遣重兵駐扎在漁陽,無論東邊燕國領地被哪個國家瓜分,趙國都能依仗胡灌水作為屏障。
其余列國,雖不愿以眼睜睜看著趙國坐大。
只要能夠趁機分到足夠利益,料想各國肯定愿意插上一腳。
特別是與燕國乃是世仇的齊國,絕對很樂意瓜分燕國土地。
趙嘉眼睛越來越亮,說道:“趙、燕兩國乃世仇,多年交戰不休。”
“如今秦國勢大,我趙國應付秦國尚且力有未逮,更不應該留下燕國這個后患。”
說到這里,趙嘉目光變得銳利起來。
“秦屢次以連橫破合縱,由于秦與燕國較好,每次合縱失敗,幾乎都有燕國從中作梗。”
“欲破秦國,必須合縱。”
“欲合縱,必先滅燕。”
“燕國不滅,合縱難成,秦國難破!”
趙嘉之言,并非無的放矢。
秦國奉行遠交近攻策略,除了燕國、齊國以外,領土和其余各國都有接壤。
齊國與秦國仇深似海,齊國落到如今田地,與秦國脫不開關系。
唯有燕國,向來與秦國曖昧。
列國第一次合縱,燕國就態度消極,心存觀望,根本沒有出力,反而成為秦國瓦解合縱兵馬的突破口。
第二次合縱,燕國也沒有參加。
第三次齊、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攻秦,燕、齊兩國各懷鬼胎,趁機滅宋,導致合縱再次失敗。
縱觀歷史,列國每次合縱,燕國要么不參加,要么就拖后腿。
當然,這也因燕國不和秦國接壤之故。
燕國總覺得,縱然秦國再如何強大,反正威脅不到自己,這才與各國不齊心。
如此短視之國,唯有盡早滅之,方能促進日后合縱事宜。
當然,趙嘉并未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合縱上面。
他知道,合縱只是抵御秦國之手段,為的是替趙國爭取更多發展時間,同時抑制秦國的繼續擴張。
想要依靠合縱滅秦,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我既然來到這個時代,與其隨波逐流,最終被滾滾歷史大勢所吞沒,倒不如行逆天之事,從滅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