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會如此?”
廉頗看著倉皇而逃的樂乘,心中鄙夷之余,也感到了大事不好。
他雖惱怒無比,有心給樂乘下馬威,卻從未想過兩者刀兵相向。
方才奔出去想要擒拿樂乘的那員將領,也是因為看不慣樂乘所為,才自己擅做決定而已。
可是現在,樂乘丟下大軍倉皇而逃,性質與給對方下馬威,可就大不相同了。
“將軍,該怎么辦?”
心腹將領郭旭,也感到事情不妙,轉頭看向廉頗,面露憂色。
可以預料。
此番樂乘返回邯鄲,肯定會稟奏趙偃,備言廉頗擁兵自重,意圖謀反之事。
“收攏樂乘麾下士卒,撤回陰安。”
縣衙。
廉頗揉著額頭,臉上露出苦惱之色,有些坐立不安。
此前,他也未嘗沒有想過,自動辭掉所有官職,前往申岐之地投奔趙嘉。
以兩者之間的關系,廉頗抵達申岐之地,必會受到極大禮遇。
對于趙嘉,廉頗也極其看好,覺得此子必成大器,未來早晚都會執掌趙國。
可是現在,樂乘受驚奔走這件事情,卻讓廉頗有些騎虎難下。
廉頗完全能夠預料,樂乘返回邯鄲以后,肯定會給自己扣上謀反的罪名。
那個時候,廉頗如果前去投奔趙嘉,反而會給趙嘉帶去禍端。
趙嘉接受廉頗,趙偃必然會指責趙嘉包庇叛逆,而后興師問罪,這樣甚至可能引發趙國內亂。
“吾為趙國出生入死這么多年,自然不愿趙國因我而陷入戰亂。”
廉頗看得非常透徹。
趙嘉現在雖看似風光,畢竟沒有繼承大統,除非真想讓趙國陷入內亂,否則只能戰戰兢兢,忍辱負重。
事實上,縱然趙嘉現在起兵叛亂,成功的可能性也微乎極微。
趙偃繼位代表正統,也得到了邯鄲宗室以及勛貴的支持。
趙嘉若舉兵,必然名聲盡毀,除了申岐之地死忠以外,響應者絕對不會太多。
以數百里之地對抗龐大的趙國,豈有不敗之理?
且二者只要爆發戰爭,無論誰勝誰負,已經開始中興的趙國,必然走向沒落。
包括那些遷往趙國各地的匈奴人,恐怕也會蠢蠢欲動。
對現如今的趙國而言,平穩發展高于一切。
“吾,當何去何從?”
廉頗凝視著案幾上的虎符,想起了這些年自己受人敬仰的歲月,心中充滿了不甘。
相比起歷史上王翦的激流勇退,廉頗功利心更強。
如今他權傾趙國而不知收斂鋒芒,哪怕歷史上被迫逃入魏國,仍舊想著能夠執掌大權。
“不能連累公子,卻也不能輕易離開趙國。”
“否則,我這些年積累的榮耀,都要從此煙消云散了!”
廉頗鋼牙緊咬,最終拿出了一封信紙,思量許久才提筆開始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