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意味著,顧律寫出了一篇論文,被四大期刊收錄了!
要知道,在去年一整年,整個數學院,總共只有十篇論文被四大期刊收錄。
其中還有一篇,是包松全本人的論文。
其余幾篇,都是一群四五十歲無數頭銜加身的教授們寫的論文。
而顧律呢,還只是個講師,更重要的是,他今年才24歲。
24歲的四大期刊論文作者。
這在他們燕大數院,絕對是頭一例!
不能說是后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
要是真的話……
包松全有點不敢想。
之后,包松全仔細查閱了一下,他這位小師弟在去年入學后的一系列動作。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除了一篇被《數學新進展》的收錄的論文外,顧律還有一篇論文,被一區頂尖的期刊《數學月刊》收錄。
《數學月刊》雖不如四大期刊在數學界的地位,但也并非是人皆可上的一家雜志。
更重要的,自己這位小師弟,就這樣不聲不響的解決了存在了數十年的極小模型兩大難題。
包松全對于顧律的認知,幾乎是瞬間被刷新。
隨后,便是包松全的連連苦笑。
當初,他不清楚自己的老師季昌義,為什么會收當時只是本科生的顧律當關門弟子。
現在,他明白了。
天才二字,已經不足以來形容顧律。
妖孽,顧律是個十足的妖孽!
包松全想想24歲的自己,那時候才剛剛博士畢業,跟在季昌義身邊打下手,唯一拿得出手的成就就是一篇普通一區的SCI論文。
而24歲的顧律,卻有了一篇被四大期刊收錄的論文。
包松全已經不知道用什么話語來形容此時的心情。
同時,由于這個小插曲的出現,顧律直接被包松全列入競爭優秀青年基金的唯一選擇。
即便競爭的對手大多是三十歲往上的副教授、教授,但一篇影響因子10以上的論文打底,讓顧律的競爭力會大大提高。
一個優青名額而已,可以說是十拿九穩。
幾天后,包松全得到顧律為了開始新課題,申請學院的科研基金的消息。
包松全先是將這件事壓下,等到今天,萬事俱備后,包松全把顧律叫到辦公室,準備商量此事,于是就有了這次會面。
…………
副院長辦公室內,經過包松全的一番勸說,顧律最終點頭答應參與今年優秀青年基金的評選。
包松全是自己的大師兄,還是學院的副院長,既然是包松全懇求,那順手而為的事情,顧律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包松全顯然是早有準備,申請優青的各項資料早已為顧律準備好。
顧律只需要寫剩下一個申請報告就可以。
更何況,優青是國家級的科研基金,在金額上自然要比他之前申請的學院基金高上很多。
一百多萬的項目基金顯然太多,沉吟了幾秒,顧律在預計項目資金那一欄,填了一個30萬的數字。
不是顧律不想少填,但作為優秀青年基金,30萬是一個最低數字,再低,就沒有必要去申請優秀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