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觀望量子計算機的價格。
無論是華國項目組那邊的兩百萬人民幣,還是IBM公司這里的五十萬美金,價格全部不菲。
那些財大氣粗的公司當然不會吝嗇這點小錢。
但對于那些資金不那么寬裕的公司,是否在這個時候買一臺如此昂貴的量子計算機,就要值得商榷了。
畢竟,可以預計的一點是,隨著華國和米國兩處科研機構研發實力的不斷增強,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量子計算機的價格會一降再降。
那么,為什么不等量子計算機的價格降下來再去買呢!
這可以節省一筆不菲的資金呢!
而另一個。
那些公司除了在觀望量子計算機的價格外,還在觀望量子計算機的實際效果。
現在國際上一些主流的新聞媒體,全部把量子計算機吹得天花亂墜。
但沒辦法舉出一個實際的例子。
量子計算機是否真的如傳聞中所說的,可以給公司帶來如此大的便捷和收益。
這至今沒有事實佐證,只是個未知數。
而這個論斷的結果,還要等著那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實際使用過之后,才可以方見分曉。
要是效果不好的話,那可以省去這筆錢。
而一旦效果好的,那時候在果斷入手也不算是太短。
總之。
那些資金不太寬裕的公司,這個算盤打得很是精明。
當然。
除了一些公司之外,許多知名的科研機構也對量子計算機動了購買的意向。
畢竟,量子計算機那超高的運算速度以及極為精準的模型構建能力,是讓許多研究所眼紅的。
但是……
另一個事實擺在他們面前。
他們沒錢!
研究所本就是相當燒錢的地方,而幾十萬美金一臺的量子計算機,足以讓許多研究所望而卻步。
即便是在華國。
郭院士已經聲明,愿意用成本價將量子計算機售賣給華國國內的研究所和實驗室。
但是,出得起那筆錢的研究所,仍舊只有寥寥十個不到。
或許。
只有當量子計算機的價格降到二三十萬元左右。
商用量子計算機這種東西,才會普及到全國各大研究所和實驗室。
“顧律,我們仍舊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啊!”
每次過來醫院這邊探望的時候,艾亮總是向顧律感慨。
現在,在共同經歷過這場大起大落后,顧律和艾亮的關系增進了不少。
現在兩人已經不再互叫職稱,而是直接說對方姓名。
“艾亮,有句話說的好,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顧律雙手枕在腦后笑了笑,“量子計算機本就是相當漫長的道路,就如同當初的傳統計算機一般。”
“我們研發出量子計算機,只算是站在了起跑線上而已,后面還有一望無際的漫漫長途。”
“不過,你也不用太過于擔心,現在站在起跑線上的只有我們和米國而已,還有很多國家連站上起跑線的資格都沒有。”
“我們接下來,只需要把這種領先的優勢一直持續下去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