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中國研究“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各階段時間來對比推測人類實現超光速宇宙飛行所需時間。
目前將質量部分轉化成能量的方式有核裂變和核聚變,都是將微小的質量轉化成巨大的能量。用原子彈實現的核裂變是不可控狀態。已經用核裂變發電站實現了可控核裂變。
而中國可控核聚變能研究始于上世紀60年代初,70年代先后建成各類小型托卡馬克。90年代開始發展中型托卡馬克,1994年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建成了hl-1m托卡馬克裝置。2008年華中科技大學完成text-u托卡馬克裝置(現更名為j-text)重建工作。1999年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正式動工建設,2002年11月中旬獲得初始等離子體。2000年10月中國科學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開工建設東方超環(east),并于2006年9月獲得初始等離子體。2018年11月,東方超環(east)的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2020年12月4日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
(本章未完,請翻頁)
m)首次放電成功。預計在2030年前后獨立建成20-100萬千瓦的核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2050-2060年探索可控核聚變商用發電站。
“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為啟動可控核聚變反應,要先向“可控核聚變發電站”輸入能量創造反應條件。而“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比要大于1,“可控核聚變發電站”才能向外輸出電。
而“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比要大于30,“可控核聚變發電站”才能連續穩定地向外輸出電。
而“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比要大于10000,“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發電成本才能低于火力發電。真正要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商業發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人類實現超光速宇宙飛行可能永遠還需要100年!
人類通過“暗物質輻射源暗能量罩超光速宇宙飛船”配套“質能轉化奇點爆炸彈射器”實現超光速宇宙飛行估計需要短則200年、長則1000年時間!
伏羲為記錄地球上的氣象變化,他用樹枝在地上劃一條長橫線為陽爻,代表水氣發散無法形成云層,太陽光沒有被云層阻擋可以直射地面。他又用樹枝在地上劃兩條中間斷開的短橫線為陰爻,代表太陽光被云層阻擋無法直射地面。而云層是由水氣聚合形成的,這里就引申出了陰陽基本定義:物質聚合為陰,物質發散為陽。
陰為生,陽為亡。胚胎發育使物質聚合誕生新生命,所以陰代表出生;而構成人身體的物質發散則人就走向了死亡,所以陽代表死亡。因為生命是先出生后死亡的,所以將“陰陽”一詞的“陰”排在前面,而將“陰陽”一詞的“陽”排在后面。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
事物屬性劃分陰陽:
上為陽、下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虛為陽、實為陰,假為陽、真為陰,熱為陽、冷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為陽、降為陰,奇為陽、偶為陰。
“假為陽、真為陰”正合《孫子兵法》中的“兵者,詭道也!”。
陰陽特征:
“陰類”具有柔弱,向下,收斂,隱蔽,內向,收縮,儲蓄,消極,安靜等特征;“陽類”具有剛健,向上,生發,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積極,好動等特征。
陰陽對立:
陰陽是剛好相反的兩種屬性,互相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