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當路明遠看到這兒的時候,他都不得不吐槽一句:你怎么不把黃土高原給留一點?
現在黃土高原上不是綠樹便是農作物,害的他想體驗一下黃沙漫天的感覺都沒有機會。
當然,他這只是皮一下而已。真讓他去親自體驗,他才不去。
好好生活不好嘛,干嘛給自己找罪受?
不過此時二叔提到這個沙漠草場,難道這第二種肥料跟它有關?
想到那邊那廣闊無邊的養殖場,路明遠心道:該不會是從那邊將牛糞和羊糞之類的運過來吧?
這應該……
考慮到現在沒有火車汽車等現代工具,路明遠剛說這應該挺難的,但是他突然想到這邊有一種能減輕負重的神通,而且還有飛行神通,便將自己的想法給按了回去。
確實有這個可能哈!
這時,二叔路義繼續訴說道:“那里面不是大都種的苜蓿嘛!
后來農家發現,苜蓿的肥田效果要比平常的秸稈高好幾倍,特別是開花結果期的苜蓿,那效果更好。
所以那邊每年都會給各個城市運送足量的干苜蓿。
一部分用來喂養牛羊,一部分直接堆肥發酵。
而且這個肥料和底肥不同,每年要上五次左右。基本上兩個月一次。
不過每次的量都不多,每次每畝大約也就兩百斤的樣子,所以二叔就沒叫你。
而且今年有了你的手拉犁,我們可就輕松多了。”
“這樣啊!那也就是說,我們每畝地每年大約需要兩千斤的肥料,這樣才能保持四五百斤的產量。”
“對就是這樣!而且如果沒有外來的苜蓿的話,畝產大約也就兩百來斤。并且之后的產量還會慢慢的下降,直到最后,可能都不到一百斤。
咱家祖傳的那本族志上有,五百年前吧,當時的畝產才九十來斤,三四畝地才能養活一個人,就那還經常吃不飽。”
“好吧!”
路明遠懂了,其實人族現在就是把固氮植物苜蓿當做氮肥來使用了。
不然不補充氮元素的話,就算循環做的再好,營養元素也會慢慢的流失,此時土壤的肥力自然也就大不如前了。
換句話說,除非有外源性氮元素補充,那么上一世鼓吹的有機農業,甚至是生態農業,純粹就是死路一條。
這些少數人玩玩還可以,大范圍甚至號召全國來實施的話,不是蠢就是壞。
或者純粹是閑人口太多了!
這一世的農業夠生態、夠有機、夠天然吧,農田里長出農作物后,經過動物和人類的作用,又全部回到了農田,甚至南方的楚國還將桑蠶魚稻玩出了花,但是結果呢,糧食畝產還是上不了三百斤。
最后有了外源性的苜蓿,這才穩定到了四五百斤。
就這還是有兩三畝,哦不對……
想到城里養殖的那些牛羊豬等吃的也是專門種植的草,甚至是豆渣,路明遠覺得,現在的一畝農田純粹是被五六畝的土地養著,這才能產這么多的糧食。
他記得上一世曾經看到過一份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