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從氮元素來分析,每生產兩百斤的糧食需要的純氮大約是五斤左右。
而這相當于兩個成年人,或著0.2頭豬或者牛的腐熟肥年產量,或者是不施肥的兩畝綠肥的年產量(短年生固氮植物)。
如果再加上豬和牛的口糧,發酵過程中的氮損失,那么維持畝產兩百斤所需要的土地可能就得有三四畝之多。
而這個畝產量,距離上一世那些畝產千斤的小麥、玉米,畝產兩千斤的稻谷,兩者之間的差距簡直不要太大。
但是如果按照尿素中的氮元素含量46%來計算,五斤純氮只需要十斤多一點的化肥,從這就可以看出化肥的優越性與突破性了。
生產出同樣的糧食,一個需要三四倍體量的土地供養,甚至還有產量下降的風險(氮流失),而另外一個只需要十來斤化肥就可以了。這之間的差距,已經不用說了。
當然,路明遠也不是將化肥視為包治百病的救命靈藥。
只要人類的種植還離不開土壤,那么化肥的應用就應該小心再小心,要不然它很容易就將土壤的生態環境給破壞掉了,甚至可能會污染水資源,還有空氣。
所以用農家肥來保持土壤活性,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才是未來啊!
就在路明遠想這些的時候,二叔繼續說道:
“其實,二叔聽說還有一種肥料能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不知道明遠你聽說過硝石沒有?”
“硝石?就是以前廁所掃出來的那個?可以用來凍冰棍的那個?”
“對!就是它。聽說它的效用比我們常用的肥料強得多,只需要幾斤,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畝產量。
不過硝石礦的存量不多,如果放開了用的話,幾十年就用完了,所以現在只有農家用它來研究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上限。
以期在將來找到硝石替代品的時候,迅速拔高產量。”
至于廁所,已經改造為水沖的了,自然不產硝石了。
“提高畝產上限?”
想到前段時間蘇近師兄說有了足夠的肥料,小麥的畝產甚至可以突破一千斤,路明遠明悟道:“所以現在小麥的畝產量還不到上限的一半?”
“這個確實。聽說隔壁的王麻子做過實驗,他將兩畝的肥料上到了一畝地上,那年的小麥畝產就達到了六百斤,第二年繼續的話,那畝地甚至產了將近七百斤。
不過沒有肥料的那畝地卻徹底荒了,畝產很快降到了一百斤左右。
這么一算,其實還虧了。所以農家早就給過建議,讓最好平均施肥,而且施肥的次數分的越多、越細,效果就越好。
不過分的次數太多了~麻煩,而且后期的收益也不大,所以我們普遍分為兩次底肥,五次追加肥。”
“好吧!”
路明遠點了點頭,這和上一世那些專家的建議差不多。
氮肥確實容易流失,所以才建議次數越多越好,這樣流失的少。
不過普通人的精力和技術有限,只是將肥料分為三四次便是極限了。
后來呢,技術有了突破,有了隨時隨地可以施肥,且可以實時監控、智能微量施肥的水肥一體化,這才將這份麻煩的工作給解放了出來。
不過路明遠相信,這一世有著他的幫助,而且還有這些能驅動超凡能量的神通,這一世肯定能做的更好。
等將來自己引導出了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學科,那么自己應該就可以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