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家里什么都有,你們怎么買了這么多東西回來,不要錢啊?”
一大家子趕到村里,時間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兩個老人早就等在了村口,一看到他們就迎了上來。
“也沒買多少,都是些過年吃的年貨!”
周少玉應了一聲,卻沒讓老人幫著提東西。
跟著練了幾個月的武,陳凡小身子板也強壯了不少,到現在也不怎么覺得累,笑嘻嘻的牽著奶奶的手走在了前面。
大孫子都是老人家的心頭肉。
陳凡前世十幾歲了下面才有堂弟堂妹,一個人幾乎享盡了一大家人的寵愛,此刻牽著老人的手,不知不覺就回憶起了前世的一些畫面。
爺爺奶奶都快七十了,身子骨還算硬朗,一直到他重生前都還在世。
遺憾是不多的,這種感情卻是歷久彌新。
老頭老太太都是苦難年代走過來的,窮苦了大半輩子,勤儉節約節儉的品質都刻進了骨子里,一路上都在念叨買多了東西。
陳學平兩口子也沒當回事,嘴上說著好好好,轉頭就和遇到的別人打起了招呼。
他們這個村叫陳家村,是個只有兩百多人的小型自然村。
人少關系自然簡單,從祖上傳下來三房人,多多少少都算得上是親戚,打起招呼來都非常的熱情。這時候還沒興起外出務工的潮流,村里平時還是有很多年輕人的,好多人都羨慕他們能把家安在城里。
雖然只是個內地的十八線小縣城!
陳凡家是一棟連三間的大瓦房,中間一個大廳堂,兩邊各兩間睡房。
陳學平兩口子進門就開始收拾東西了。
這次回來大包小包的帶了不少,哪些是留在家里的,哪些是要拿出去送人情的,都要歸置好了告訴老太太。
他們過完年就要回縣里,大部分東西其實都是幫二老買的。
看著幾個大背包里的東西都堆滿了大半張床,老太太又開始心疼錢了。
“早就和你們說了,過年回來不用買什么東西,家里吃的用的都有,帶上這么多不是浪費錢嗎?”
“媽,你兒子今年發了財,您平時就不用太節儉了,安心把身體養好就是的!”
周少玉笑著回了一句,誰知老太太兩眼一瞪還急了起來。
“怎么就不用節儉了啊,我和你爹雖然老了,卻也知道勤儉持家的道理!”
老太太將手邊的東西重新塞回了袋子里,還皺著眉頭嘆息了一聲。
“你們今年開了店子還建了新房子,正是要用錢的時候,而且老二老三平時也在你們那里,吃的用的都是你和學平的,我和你爹幫不上什么忙,總不能拖你們后腿吧?這些東西過完年你們就帶回去吧,我們老了也吃不了這么多!”
大部分老輩人都有這種思想,老了后不能成為兒女的負擔。
周少玉理解這種心情,又不好勉強,只得推了推悶頭收拾東西的丈夫。
“哎,你來勸勸老娘吧!”
陳學平轉頭一看,發現妻子拿出來放到床上的東西,差不多都被老娘塞了回去,頓時哭笑不得的走了過來。
“娘啊,我們是真不缺這點吃的東西,你們在老家不知道外面的情況,我們現在每個月都能賺好幾萬呢!”
“能賺這么多?”
老太太頓時瞪大了雙眼,一臉的不敢置信。
九十年代初期的收入水平還很低,農村里幾畝薄田年頭到年尾都賺不了幾百塊,加上喂豬養雞這些副業才能勉強養家糊口。
一個月好幾萬,豈不是比整個村子一年的收入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