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小亞目之所及的南京長江大橋,絕對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當之無愧的王者!
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就曾計劃在下關和浦口之間選址建橋,為此還特地重金聘請外國著名橋梁專家約翰?華特爾,對南京長江建橋江段作了一番考察,但最后洋專家卻做出了“水深流急,不宜建橋”的結論!從此南京建橋計劃擱置,直到全國解放之后。
歷史的長江之水滔滔東流,不舍晝夜。時間來到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原鐵道部決定中國人民重啟南京長江大橋的勘察、設計和建造工作。這期間,先后經歷草測、選址、確定橋址,再初測、定測、方案設計,直到1961年4月,大橋總體建設方案才獲得國務院和相關部委的批復!大橋建設前后歷時12年,終于在1968年9月30日建成通車。
在大橋建設過程中以及建成之后頭兩年,其間發生的兩個小插曲不可不提:一個是關于大橋凈空高度數據的確定。鐵道部在審訂修改設計方案時采納了24米的凈空高度,但海軍和航運部門對此持不同意見,主張26米。僵持之下,時任中共中央ZONG書記的鄧小平召集有關方面負責人,討論研究之后決定凈空維持在24米高度。
即便如此,反對意見依然沒有平息。最后,不得不由周總理親自出馬,一錘定音決定大橋的凈空高度為24米。
另一個小插曲就是在大橋建成通車之后的第二年九月,南京軍區為了檢驗南京長江大橋工程質量和部隊戰備水平,XU世友司令員下令組織118輛單臺戰斗全重為32噸的62式坦克編隊,以50米的間隔依次隆隆駛上并按計劃穿過了整個大橋。濃煙散去,大橋依然穩穩矗立在滾滾長江之上!當時,現場約有60余萬各界群眾共同見證了這場“坦克大秀”,見證了這個史無前例的無比驕傲的中國時刻。
愁愁在向大漠兄弟簡要介紹上述大橋建造概況之時,眨眼之間他們已來到橋頭堡門前不遠處。這時愁愁的手機響了,她一邊接手機一邊囑咐大漠兄弟倆:“我在外面接個電話,你們先檢票進去,里面一、二層是大橋紀念展覽館,可以首先看看有關大橋建設的珍貴史料和文物。”
于是,哥倆急匆匆跑到檢票口,高高舉起拿著門票的手就往里沖!剛跨過門檻,就聽到旁邊有人朝他倆大喊:“哎、哎、哎,你們,你們兩個鴨子同志,不許進去啊!”
大漠扭頭一看,是胸前掛有工作牌的檢票員。
“你看,我們不是有門票嗎?!”
“有門票,也不許進去參觀!”
“有票也不許進,你們是不是太欺負人了?”小亞嚷嚷道。
“來、來、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你們倆先過來,我有話要問。”檢票員向他們連連招手,示意他們過去。
哥倆極不情愿地走近檢票員,沉著臉問道:“請問,你想要問我們什么東西?”
“你們倆衛生裝備穿戴了嗎?”
“什么衛生裝備?”哥倆一臉懵逼!
“導游沒跟你們交代過嗎?”檢票員接著問道。
“沒有人跟我們交代什么裝備!我們只是想進橋頭堡參觀參觀大橋,僅此而已。”大漠提高了嗓門。
“我們這里是室內展覽場所,要時時刻刻保持干凈衛生的!”檢票員繼續說道:“你們鴨類的腸子是直的,腸道里面存不住消化了的食物殘渣,隨地大小便是你們的生活常態,對吧!”
“那又怎樣?這是我們固有的生活習慣啊!”大漠囁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