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進我們橋頭堡,你們一定要穿戴好尿不濕,知道嗎?這就是我說的衛生裝備!”
“否則,肯定不讓進的,這個是我們單位的規定。”檢票員的神情不容置疑。
……
正當大漠、小亞為尿不濕之事在風中凌亂之時,愁愁接完電話過來了,因為是導游是這里的常客,檢票員看到愁愁便高聲喊道:“莫愁鴨,愁愁,這兩個鴨小伙兒是你帶來的嗎?怎么沒穿戴衛生裝備啊!”
愁愁聽到后一拍腦門:“哎呀,這茬我倒是忘了!失誤、失誤,絕對是失誤!”然后連忙將大漠他們拉到一邊,問道:“你們沒有穿尿不濕,是嗎?”
“我們哪有尿不濕啊!在我們洛陽老家天高地闊,自由自在,哪有這個生活習慣!”
“哦、哦,知道了。”愁愁一邊說著一邊打開自己的背包,從里面拿出2個成人尿不濕,分別遞給了大漠和小亞,“這是我隨身常備的,你們拿著,到公園的公共廁所里面把它們穿上。”然后愁愁向公園的東部一指,示意公廁就在東邊讓他們自己過去找找。
……
穿戴好衛生裝備的鴨哥倆,在愁愁的帶領之下順利進入了橋頭堡內部。
從遠處看,大橋的橋頭堡好像高高瘦瘦的,等大漠他們進到內部再一看卻另有一番洞天——縱深開闊寬敞明亮,其空間不亞于一般的寫字樓。堡內安裝有電梯直通上下,下至橋頭堡所在的大橋公園,上至鐵路橋面、公路橋面和堡頂的觀光平臺。大漠他們就是從橋底下的公園進入堡內的,參觀完展覽線路之后就會來到電梯間,在那里可以乘電梯直達堡頂。
據大橋紀念展覽館陳列的史料記載,南京長江大橋的橋頭建筑采用了東南大學建筑系鐘訓正(注: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等人設計的建筑方案:橋的南、北各有一對復合式橋頭堡,大橋
(本章未完,請翻頁)
頭堡左右一對、小橋頭堡也是左右一對。大漠他們現在參觀的正是橋南的大橋頭堡。
大堡塔樓高70米、寬11米,立面呈米黃色分立于大橋兩側。大堡高高凸出公路橋面,頂端為高5米、長8米的鋼制“三面紅旗”呈飛躍前進狀,象征著上世紀50年代的人民公社、DA躍進和總路線。這三面紅旗的橋頭堡在建成以后,曾經風靡全國,它們的造型總是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就是在現在,也是妥妥的南京網紅打卡地,熱度不減當年。
小堡位于大堡向引橋方向68.70米處,結構、外型、顏色與大堡類似,區別在于體量略小。小堡凸出公路橋面的部分為方形5米高臺,其上各有一座高約10米的灰色混凝土工農兵等五人群像雕塑,代表著當時中國社會的工、農、兵、學、商等五大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紅色年代遺風。
隨著參觀的深入,呈現在游客面前的那一張張泛黃的卻有著許多歷史意義的老照片,一封封當年大橋建設者與他們的同事、朋友、親屬之間的通信信箋,一件件當年建橋時用過的各式各樣陌生異常的實物器件,一篇篇極其工整嚴謹一絲不茍的設計稿件、規劃方案以及模范功勛人物們的介紹文章……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讓人心生感動,感動那個火紅的年代于一窮二白之中艱苦創業的無數無私無畏勇于開拓創新的前輩們!
看完大橋史料陳列,大漠兄弟倆深深感到: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對于中國人民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南京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之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行勘測、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特大型橋梁。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爭氣橋”。1960年代,由于中蘇兩國關系破裂,當時從前蘇聯進口的部分橋梁鋼材不合格,且其拒絕再供貨。迫不得已中國決定自己生產!歷經三年的艱苦聯合攻關,鞍山鋼鐵公司終于研制成功高強度“16錳”橋梁鋼,并且穩定生產該型號鋼材達1.4萬噸,從而有力地保證了大橋鋼梁的順利架設和建造。
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科學技術與現代化建設取得卓越成就的象征。大橋的勘測、選址、建設方案、總體設計以及工程施工,哪一步都離不開先進科學技術的支撐;大橋建設所需的各類施工機械,數量龐大的建筑材料、特種鋼材,哪一樣都離不開強大的社會經濟基礎的支持。
南京長江大橋是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特殊情感與永恒記憶。當時的大橋建設,可以說是舉全國上下之力,聚一國科技精英,勠力同心斗志昂揚,終成一個時代的奇跡!
大漠、小亞兄弟的大橋之旅還在繼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