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中有二島,大島之上建有莫愁閣。小島名曰采桑島,島上雜花生樹,桑草繁茂,平日人跡罕至,莫愁鴨大院就坐落此島,莫愁鴨們是這里的唯一主人。
喝完咖啡,愁愁領著大漠兄弟倆先坐公交,然后轉乘地鐵2號線到莫愁湖站下,從北門進入了莫愁湖公園。走不多遠,他們便來到環湖路上,展現在大漠、小亞眼前的就是南京城第二大湖莫愁湖了,整個湖面大約有28萬平方米之多。湖清水澈,明凈通透宛如碧玉。
“我家就在湖那邊的小島上。”愁愁向湖的東北方向一指說道:“這次我逆時針繞環湖路回家,雖然多走一大半路,但這樣可以順道帶你們參觀一下公園里的主要景點,好不好?”
“真是感謝愁愁姑娘的良苦用心了,我們恭敬不如從命!”大漠笑著點點頭。
“正好正好,我第一想看的就是莫愁女他們家!”小亞說道。
“會路過莫愁娘娘家的。小亞,以后注意了,我們莫愁鴨家族從上到下都敬稱莫愁女為莫愁娘娘!不可直呼其名的。”
“哦,好的!”“好的,記住了!”哥倆接連應答。
一路上,湖邊道旁,一樹樹海棠姹紫嫣紅,一棵棵垂柳,青絲漫舞,處處花紅柳綠!時值三月中旬,正是一年一度“莫愁湖海棠花會”舉辦期間,到處人流如織,好不熱鬧。
愁愁一行,一路向西、向南,經過兒童城堡樂園、北區碼頭,來到了“抱月樓”側。“這個景點叫抱月樓,今年海棠花會主會場就是設在這里。”愁愁解釋道。
抱月樓是一座兩層混合結構的古典建筑,坐北朝南,由一亭、一臺、兩角亭和一方古色古香的舞臺組成。由于其北面是臨湖亭臺,故而登臨其上,可一覽湖貌:湖西楊柳依依、湖北煙波浩淼,湖東翠蓮搖曳……,若遇細雨霏霏,便是“莫愁煙雨”的最好景致,實乃一派“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樂府唱南朝”的莫愁湖好風光!
他們來到抱月樓正南面,其上門頭匾額“抱月樓”三字是書法名家蕭嫻在1981年所題寫。
看到落款人名叫“蕭嫻”,大漠指著問愁愁:“這應該是一位女書法家吧?”
“是的,嫻靜的嫻,是一位神奇的女性。蕭嫻1902年出生于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1927年定居南京,1997年在南京病逝。她先后榮任中國書家協會名譽理事、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南京書協名譽主席等職務,現在的浦口區建有蕭嫻紀念館。”
愁愁稱蕭嫻是一位“神奇”的女性,并不是在夸張。蕭嫻自幼愛讀詩文,尤喜書法。十三歲那年,在廣州大新百貨公司落成典禮上,蕭嫻當場揮毫寫就的丈二大對聯“大好山河,四百兆眾;新辟世界,十二重樓。”字字力透紙背,曾轟動一時,被譽為“粵海神童”。十四歲入廣州美術專科學校學油畫,后又師從著名畫家高奇峰學畫梅花,書藝日益精進。十八歲那年,當時的廣州書法社就吸收她為正式社員了。
由于蕭嫻之父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于文學和書法。清末,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國后,參加南社,曾任SUN中山之子孫科的秘書,交游多為當時名流。所以,蕭嫻得以有機會能拜康有為為師,時年她二十歲。其時,蕭嫻還結識了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得到國學大師章太炎的題詩勉勵,著名書家于右任稱之為“大書家”等等。尤其是在1926年那年,蕭嫻赴廣州參加SONG慶齡組織的書畫義賣,籌款慰勞北伐軍。她其中的一幅作品從十六塊大洋起價,一直加價到一百塊大洋,最后被當時的福建省漳州財政處處長雙清買去。這次義賣,蕭嫻總共得款甚豐,并悉數捐給北伐軍,SONG慶齡深為贊許,還給她頒發了獎章和獎狀。
解放后,蕭嫻先后在南京、濟南、貴陽、北京等地舉辦書展。書名遠播海外,日本首相也慕名求字,各地為她出版的書法選集有許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