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可追!再往抱月樓建筑群中部走,便來到樓南面半圓形回廊環抱著的半圓形廣場之上,廣場南高北低,綠草茵茵,中間有一通道直連回廊中間門亭和主樓南側的舞臺。南望門亭,木柱青瓦飛檐。其檐下匾額上有郭沫若題寫的“抱月吟風”四個熟悉的書法字體。在祖國各地,郭沫若先生的題字感覺挺多,如“故宮博物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名等等,好像都是他老人家的大作。倘若擱在今天,郭老先生一定很喜歡在朋友圈里曬他的書法作品!
他們走走停停,觀看著評論著。忽然,大漠一邊示意一邊笑著對小亞說:“這抱月吟風門亭兩邊柱子上的草書楹聯,你能認得全嗎?”
“額,我試試啊!”
“大聲念出來。”愁愁補充道。
“這右邊是:平臺低吟游客憶當年詞賦。左邊是:登樓縱月此間對六代江山。”
“完全正確,看來小亞有點草書功底啊!”愁愁連忙夸贊。
“我辨認得有點吃力!”大漠自嘲地搖搖頭。
“別光在這里發感慨了,我們再到西南面的海棠精品園去看看。”愁愁說著便帶頭向那邊走去了。
……
在南京,春季賞花,素有“東賞梅花,西賞海棠”之說。“東賞梅花”自然是指城東的梅花山;而“西賞海棠”則是指有著萬余株海棠的莫愁湖公園。因此,“春到莫愁賞海棠”已是南京人約定俗成的春日傳統。或許是莫愁湖因莫愁女而得名,而海棠花恰好又名“女兒花”,因此,自上個世紀60年代始,莫愁湖公園就有計劃地廣植各類海棠40多種,至今已有海棠樹一萬余株。
海棠精品園內,蜿蜒曲折的數條小徑仿佛把大漠他們帶進了花的海洋。這繁花從樹枝一直開到樹梢,不留一點點空隙,在陽光下就像一座座噴著花的涌泉,四下綻放。在海棠花最集中的海棠谷,海棠枝椏層層疊疊纏繞著組成了一條條花的長廊,五彩斑斕,猶如幻境!
“每年春天,我都要至少來此一次。對我來說,唯有海棠和春天不可辜負!”“因為這里的春天真是太美了!”愁愁連連感嘆著。
“這么多海棠花集中一處,競相開放燦若云霞,我是第一次見到!我想小亞也是?”
“是呀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呀,以前我可沒怎么關注過花啊草的,這次算是大開眼界了!”“我得多拍幾張照片,發個朋友圈。”小亞一邊說著一邊掏出手機,自顧自地給花兒拍起照來。
愁愁他們每走到一處,都是被海棠花包圍著,就連圍墻中鏤空窗棱的各種造型,也好像與海棠花遙相呼應,彼此搭配得那么恰到好處!
愁愁他們每走到一處,也常常被南京大媽們驚到!如此繁花如此春色,怎會或缺南京大媽們的身影……
迎接春天,從南京大媽開始!坊間傳說,大媽們有三寶:絲巾、墨鏡、POSS好!絲巾,也許是大媽們最后一抹青春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