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忙碌碌且按部就班的日子里,時間總是飛快地流逝。轉眼大漠兄弟作為都市打工人已有一個多月。在小亞領到第一個月薪水的那個周末,兄弟倆就迫不及待地計劃邀請愁愁到夫子廟那邊聚聚,權當感激一下愁愁一直以來給與他們的幫助。其實,他們早就想嘗嘗蜚聲四方的秦淮小吃,同時也就會順理成章地逛逛久負盛名的夫子廟!凡事總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嗎?
于是,他們仨愉快相約周日上午十點在夫子廟廣場天下文樞牌坊下聚首。
南京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即公元337年,根據宰相王導的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遂于秦淮河北岸設立太學學宮。到了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時人在東晉學宮之前增建孔廟,目的是希望士子遵循至圣先賢之道,接受封建綱常教化。因為廟里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稱夫子廟。
現今的夫子廟主要是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三大古建筑群及其相互連通的街巷與廣場等組成,前廟后學之布局規模宏大。廟前設有二龍戲珠大照壁、泮池、天下文樞牌坊、廟前廣場、聚星亭、魁光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設施。泮池,即欞星門前面的半圓形水池,是孔廟的特有形制,源自周禮。夫子廟的泮池和照壁設置,可謂匠心獨運,它們巧妙地利用了內秦淮河的一段天然河道,北岸拓寬以為池,南岸立墻以為壁,這在全國絕無僅有。
……
周日10時,愁愁他們三人陸續來到夫子廟,站在了天下文樞牌坊之下,放眼四顧,令人感慨,此地不愧“源脈悠長,詩禮江山昭日月;人文薈萃,弦歌畫舫又春秋。”
愁愁的職業習慣不知不覺又讓她導起游來:“你們看,這南邊的一片水域就是泮池,秦淮河的一部分,河對岸的那方紅色高墻便是大照壁,其寬度足有110米,為全國之最。在它的正中墻面上鑲嵌著帶彩燈形制的立體二龍戲珠圖案,每當夜幕降臨彩燈齊放之時,二龍頓時活靈活現,光芒璀璨,氣勢壯觀!”
說完愁愁轉過身來,兄弟二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緊隨其后穿過廣場向北走去,入欞星門。只見欞星門由三座單間石牌坊組成,石坊之間嵌有牡丹圖案浮雕,石坊上方橫楣刻有“欞星門”三個篆字,甚有古意。
經過欞星門,迎面便是大成門。“既然來到夫子廟大成門這兒,那我們仨就買張票進去參觀一下大成殿吧!”
“好的,我們也有此意。現在還沒到中午飯點,參觀完此處我們再去吃午飯。”小亞回應。
“等吃過午飯,愁愁你再帶我們去江南貢院看一看,好吧?”大漠望著愁愁說道。
“看來,你們來之前做過旅游攻略!就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