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愁三人,沿著美食街邊聊邊走,不一會兒便來到了秦淮美食匯。其實,該美食匯是一家集合店,里面匯聚了眾多知名美食小吃店家之分號食肆窗口。
進門入店,內部空間甚大。大門對面和左右環墻呈U形有序排列著三、四十家開放式小吃食肆檔口,中間大廳則縱橫擺列著一大片餐桌座椅,供食客們自由落座。在此店點餐時需要先購買一張店內專用充值卡,然后去各個檔口挑選點購自己喜愛的食物,每家服務員會在食客點單后刷卡扣去卡內相應菜食金額。最后如卡內剩下沒有用完的余額,食客在離店時再辦理退還現金余額或電子轉付。
小亞買了一張充值卡后,每個人拿著一個托盤,各自挑選自己喜愛的食物,由小亞統一刷卡支付。最終,大漠選了一碗辣油小餛飩、什錦菜包兩個、蔥油餅一塊;小亞選了一碗桂花夾心小元宵、牛肉鍋貼二兩、開洋干絲一份;而愁愁則選的是一碗黃勤記涼粉、一籠蟹黃湯包和一碟五香豆……
古城南京美食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六朝始流傳至今,多達一百余種。各種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咸俱佳,形態各異。其中,夫子廟地區秦淮風味小吃是我國四大著名小吃集群之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夫子廟地區的其中七家名店因他們制作的八套名點小吃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以及風味獨特而被專家們評定為“秦淮八絕”,這其中奇芳閣一家就獨占兩絕:
第一絕: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
第二絕: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開洋干絲;
第三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麻油素干絲;
第四絕:六鳳居的蔥油餅、豆腐腦;
第五絕:奇芳閣的什錦菜包、雞絲面;
第六絕:蔣有記的牛肉鍋貼、牛肉湯;
第七絕:瞻園面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面;
第八絕:蓮湖糕團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夾心小元宵。
這八絕并非浪得虛名,當年,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在夫子廟品嘗過秦淮風味小吃后,欣然題寫橫幅:“小吃好吃”,亦讀作“吃好吃小”。
“小亞,你點了永和園家的開洋干絲,那你知道‘開洋’二字指的是什么嗎?”
“額,這個還真不清楚!”
“開洋二字指的是海鮮干貨中的蝦仁干、蝦米、海米或金鉤食材。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明就里,我也是最近在做自媒體視頻節目時才偶然獲知的。”
“你是在做短視頻直播嗎?”大漠插話。
“算是吧。前不久我在D音上開通了名為‘六朝煙云今朝月’的視頻賬號,目的是為了宣傳介紹我們南京當地大大小小的風景名勝、逸聞趣事和餐飲美食。雖然現在做這件事情有點晚了,但我依然有信心能把它做好,而且一直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