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橋雖經歷了五、六百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飛虹橋在科舉時代有著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和作用,它是江南貢院內、外簾的分界點。為防止外簾官員(監考官員)與內簾官員(閱卷官員)相互勾結舞弊,貢院立有嚴格規定,考試期間任何人員不得逾越飛虹橋半步。不僅如此,即使是熟人隔橋招呼一聲也絕對不被允許。正如院內至公堂楹聯所稱“簾分內外,一毫關節不通風。”
復建后的貢院陳列館,仍保留有“明遠樓”、“貢院碑刻”等重要文物古跡。陳列館大門“明遠樓”,原為江南貢院的中心,也是貢院最高的一座建筑。登臨四望,秦淮風月,歷歷在目。“明遠”二字取自《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歸厚”之意。樓內有清康熙年間著名詞人李漁所題對聯一副:“矩令若霜嚴,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囂盡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覽無遺。”科考期間,監臨、提調、監試、巡查等官員晝夜登樓查望,白天搖旗示警,夜間舉燈求援,以防考生作弊、騷亂之意外發生。
明遠樓與至公堂之間的道路兩側懸掛著八面寓意吉祥如意旗幟,旗上分別書寫:明經取士、為國求賢、青云直上、天開文運、連中三元、指日高升、鵬程萬里和狀元及第。現在貢院的主展館便是至公堂,“至公堂”是指這里是公正、公開、公平選拔人才的地方。主展館內陳列有我國科舉制度的圖文介紹和科舉相關資料實物等。
碑廊在明遠樓的兩側,陳列著省級文物明清貢院碑刻20余塊。其中有康熙御題碑、兩江總督鐵寶碑、重修擴建貢院碑等,是研究明清貢院建制沿革和科舉制度獨特的歷史見證。
為了再現昔日考試場景,館內還復建了當時考試時考生所使用的東、西號舍各20間。東、西號舍之間是花圃,其間鳥語花香,翠竹婆娑……站在這些號舍前面,可以想見,當年那兩萬多間的考試號舍,就像鴿子籠一般一排排一行行縱橫交錯遮天蔽日,是何等之壯觀!
當然,正是這一間間普通的“鴿子籠”,走出了數不勝數的名士大儒、治世能臣!真可謂鳳凰涅槃,起于號舍。得意者“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失意者“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一幕幕人間悲喜劇,就這樣在此輪番上演,反復千年!
可以說,科舉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時至今日,廢除科舉已有百年,但世人卻依然沒能找到一種比科舉制度更為先進的人才選拔機制!
……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參觀完江南貢院,大漠不由得心生感慨。
“進取之心,是每個時代的人們必須具備的基本品格。就像我現在做自媒體‘六朝煙云今朝月’,也算是一種進取心吧。”愁愁作自嘲狀。
“對呀,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凡事你得躬身入局,而不是置身事外品頭論足,那樣只能徒費口沫,與事何益?!”小亞接著說道:“無論潮起潮落,只要參與其中,不論成敗,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他們所言,也許就是千年科舉長盛不衰的奧秘之所在!
劉郎嘆曰:
江南貢院江南春,孔門同仁魂夢縈。
千年秦淮千年月,悲喜人間又一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