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留了下來。
他把自己每天的時間劃分為三份。
每天用兩小時指導逃亡派中的戰士,免費幫助這些人提高青龍甲操控技巧。雖然這沒有實際意義,但這是陳鋒住在這里享受逃亡派的物資和供應的交換條件。
每天用四個小時鍛煉身體,適應與強化基因喚醒度超過31%后的新的身體狀況。
以及每天用十個小時來瘋狂的學習逃亡派的知識庫中的“過期”知識。
逃亡派大約誕生于兩百年前,創始人是一名謝爾蓋博士的瘋狂粉絲。
同時這人又是一所綜合類大學的校長。
這位校長極其深入的研究了謝爾蓋博士的生平,以及其眾多科研成果。
最終他認為,謝爾蓋從來就沒有發瘋,反而比任何人都活得更清醒。
這位校長在脫離世界政府時,將學校的電子圖書館里眾多科研文獻全部拷貝了一份,最終成為了逃亡派的核心知識庫。
世界政府雖然對逃亡派放任自流,但也沒大方到共享知識成果。
歷經兩百年的發展,逃亡派由于財力人力的限制,基本沒有太多創新,其核心進步主要來自于從回收機構里得到世界政府淘汰的產品,消化與吸收世界政府的成果。
陳鋒完全不在乎近百年的科技成果,他要看的正是兩百年前的那些過時的文獻。
他沒指望自己能囫圇吞棗的學成個全才,他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材料科學、能源科學與人工智能的進階開發上。
他主要學習的是基礎配方,以及一些核心的概念,他想努力的嘗試著靠自身的力量去整理出一條可用的產業升級科技鏈。
這當然很難,即便是兩百年前的大學史料,里面的東西對他而言依然等若天書。
只怪這史料的科技成果只能往前再推兩百年,也就是二十七世紀左右,比起二十一世紀的跨度還是太大。
若是以前,陳鋒肯定會氣到爆炸果斷放棄。
但現在他學乖了,也對這種不利的情況習慣到麻木,有得學總比什么都沒有好。
做人吶,知足就常樂。
他開始主動去面對過去想到就頭皮發麻,頭皮發麻就不愿意面對的困難。
這次過來找到二十七世紀的史料,能學多少學多少。
說不定下次就找到二十三四世紀的史料了呢?
他愿意接受這個史無前例的挑戰。
用一己之力,去學完數個學科千年的進程。
一次次的過來,一次學一點,總有一天能成功。
促成陳鋒轉變觀念的,是他如今高達的基因喚醒度。
他對自己的記憶力更自信了。
哪怕還是理解不了,但他能強行背下來。
支離破碎的知識越背越多,總有一天能成為完整的體系。
除了這些基礎工作之外,陳鋒每天還有大約一兩個小時的休閑時間。
他把這些休閑時間分配到自己擅長且熟悉的事情上。
抄歌,哦不聽歌。
記憶一些在二十一世紀各個時期成功了的電影的情節梗概,仔細研究二十一世紀的藝術史上的那些人名,分辨出哪些文藝名人有真材實料,哪些名人只是資本運作的產物。
等回去之后,把新背下來的歌曲全部整理出來,交給孟曉舟。
把那些現在有才華,又或者將來有潛力的實力派歌手、作曲家、歌詞創作人、編曲師、樂器演奏者統統提前籠絡過來。
如果條件允許,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