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誕生到0.7級文明的短暫歷史相較于地球四十六億年的生命,只不過彈指一揮。
從蒸汽火車到時速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時的特快高鐵,人類只用了兩百年。
從第一臺每秒能完成五千次加法運算的,重達三十噸的二極管電子計算機,到人類進入摩爾定律的短期快車道,手機CPU吊打過去的大型計算機,人類只用了六十年。
人類的時間跳躍太快,便誤以為宇宙都這樣快,可陳鋒仔細一想,事實未必如此。
譬如他在轟擊敵艦內部能量輸送管道時,就曾信手對這艘混雜了生物與機械科技的戰艦材料進行了簡單的半衰期分析。
當時數據一閃即沒,他也沒太在意,只晃眼一瞟。
如今他重新回想,才發現這艘看起來嶄新的戰艦內部能量輸送管道至少已有五十萬年的歷史。
五十萬年前,敵人就制造出了這艘球型戰艦。
當時的地球人還在干嘛?
身上的毛發都未退卻,還在拿著木棍與猛獸搏斗,可能連如何保存火種的技能都未曾掌握。
所以,通過陳鋒的暗中操盤,更有無數人前仆后繼窮盡心智的奮斗,人類在上一條時間線中取得的進步,或許能稱得上宇宙奇觀。
現在他要做的,是讓這宇宙奇觀的光輝更加耀眼,耀眼到就連太陽系屏障都無法阻隔。
首先,下次繼續保持這次的優良傳動,把《世外之歌》的滲透和S菌的圍剿摁在地上揍,揍到喘不過氣來那種。
他迷信賴聞明、謝爾蓋和弗蘭奇這些釘子戶們能一如既往的給力。
其次,繼續貫徹對涉粒子炸彈的拿來主義,并且如果材料學等綜合基礎學科上再有進階,甚至很可能他一過去就能直接開工。
至于別的關于入侵者各種手段的針對性布置,陳鋒決定對其進行放養,反正先做該做的事,最后能變成啥樣,等揭開蓋子時自然就知道了。
陳鋒學乖了,不再去構想得不切實際的精確,相信時間自然有其糾錯能力與客觀規律。
他打算等下次過去的時候,重點把絲狀光束、蜻蜓戰機、黑洞炸彈、八足甲蟲等入侵者的底牌也加入到作戰情報中,不用再茫然的無的放矢,見招拆招,情況自然又有改觀。
就像這次,每種針對性的布置最后都基本取得了預期效果。
陳鋒多次玩弄歷史的經驗告訴他,人類的智慧值得期待與信賴。
自己很重要,但其實也沒想象的那么重要。
記錄下這些大方針的整體思路后,陳鋒又將視野落回當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甭管這次未來還想多做些什么,都得從眼下這能利用的一個月全力構思,并逐步實現。
他并未急著動筆,而是現在心中回憶了一下上條時間線自己最后的走向。
他發現一個很僵的事實。
在上條時間線中,自己的工作量安排得太滿,幾乎沒有喘息之機,以至于堂堂銀河人類只活了短短一百二十七年,丟盡了銀河的臉面。
現在基因喚醒度稍漲了一點,但根據繁星的分析,自然壽命恐怕不會有明顯增長。
如果把自己的工作量再加大,恐怕還得更短命,或者就是壓根忙不過來,什么事都沒做到極致,導致最后反而弄巧成拙。
這次一定要把這個因素考量進去。
事情很難,但他用了大半天還是縷清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