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事項】
繼續增加共計十種歷史研究院幫他精挑細選出來的重大材料、能源、電子計算機領域的相關成果。
分別為可以制作碳結構電腦芯片的超純碳單質技術、無衰減無限循環使用大容量電池技術、低衰減微波高負載輸電技術等等等。
這十項成果中,僅有五項產生在2050年后,另外五項則依然誕生自2030年到2050年間。
拔苗助長并非越用力越好,跨度太大的科技容易變成無根浮萍。
而且這條時間線本來就已在他的九大技術與《狂人猜想集》的覆蓋之下,已然走到了另一個方向。
他沒必要去強行跳躍,只需要掐準上次改變的時間線,在保持上次成果的前提下,適當的銜接,自然能做到進一步提速。
現在陳鋒除了牽引歷史之外,還得保護屬于他自己的歷史。
畢竟他留下的影響都還在醞釀中,星鋒研究院才剛剛破土動工,《狂人猜想集》才剛剛被人深度消化,一切又重歸于混沌的未知。
舉個例子,假如陳鋒弄得太過火,貪功冒進,過度催促施工人員加班加點的趕工期,導致星鋒研究院的地下工程質量出了問題。
幾年后,房塌了,犧牲了幾個重要的研究人員。
當災難發生后,他要么犧牲進度,要么為了維持原有進度,又從別的地方挖一些新的科學家過來,或者實行內部資源再分配,加大投入力度將這里的進度增補上了,但另一個地方又會受影響。
那么接下來千年歷史的走向,多少都會發生不小的變向,即便有他這個歷史的領航員保駕護航都沒用。
最終,這影響依然會被時間線放大。
只有沒心沒肺的人才會覺得預知未來是種幸福。
理智告訴陳鋒,不要考慮細節化的東西,但情感上又不受控。
所以他只能用盡全力去做好。
上次陳鋒利用直覺學派的人員強行組建歷史學科項目組,最后拿出來的成果還算不錯,可終究不夠專業。
這次陳鋒有伊曼努爾·柏圖這樣的學術大佬牽頭,帶領眾多正宗歷史學者協同工作,這些人雖不理解領袖大人的真意,但卻不折不扣的完美執行了下去。
在整個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歷史院學者們還時常拿著領袖大人的授權去找各領域的專業學者,這些人配合得也很賣力。
最后陳鋒還有繁星那邊提供的資料兩兩對應,再由他這個玩弄歷史的頂級職業玩家親自把關,最終才精挑細選出這十大關鍵技術。
他既冒進,又保守,力求萬無一失。
說來也巧,十項技術中的無限循環大容量電池與低衰減微波高負載輸電技術都是賴恩晚年的成果。
但這次他不算完全的剽竊自己人。
因為在上條時間線中,賴恩的研發資金本就來自于他,前后燒了他整整一百多億美金,才最終研發成功,技術的知識產權本就屬于當時的他自己。
我偷我自己,不算偷!
【第二事項】
將《狂人猜想集》從初步嘗試升級至保留節目。
結合新的二十一世紀科技背景,在《狂人猜想集》的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層次,完成《狂人猜想集2.0版》,
沒有最狂,只有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