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科學突破的瓶頸,某種層面就如一層窗紗。
這層紗極具隱蔽性,同時兼具堅韌與脆弱兩種屬性。
突破瓶頸,便是捅破這層窗紗。
找對了方法,攻準了方向,這層窗紗脆弱如紙。
弄錯了方向,那么它就是捕鯨的倒刺漁網,既堅韌又鋒利,割得人頭破血流,身死當場。
破了紗,能看見里面的浩瀚世界。
破不了,則經年累月的徘徊于真理之門的外面,不知真理曾與自己近在咫尺。
不過人類終究是群體社會,當擁有前置知識的人數量龐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小概率事件將會變成必然事件。
即便沒有陳鋒,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依然會有人陸陸續續走到窗前,在忐忑與自我懷疑中,伸出綻放智慧火花的思想的指甲,輕輕刺破窗紗,俯身往里一看,然后在狂喜中挪到旁邊,用盡畢生的力氣去一絲絲打開通往新世界的沉重鐵門。
陳鋒今天先把這些事給做了,并且接下來還將會做更多。
至于那些驚才絕艷的后人,你們去挑戰更難的高峰吧。
“真……真的?”
伊倫博士試探著問道。
陳鋒反問,“那不然呢?”
他就是如同當年的普朗克那樣,摸出草稿紙和筆記本,在腦子里就給算了出來這些純理論的東西,別人還沒法反駁。
你反對量子物理?
行啊,那你在1905年去整個不抖的基本粒子出來。
你行你上,然后我給你跪下。
弦理論也同理。
直到二十一世紀,普朗克寫于十九世紀末期的筆記本中記載的部分公式,也依然無法被證偽及證實。
沒人知道普朗克的思想飛到哪里去。
當人類的腳印才剛在起點邁出第一步時,極少部分人的思想卻已經先跑到了半程。
純理論研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領先實踐論證所需的外部條件太多年。
人類前進的過程中,始終貫穿了一個現象,思想走在前面,身體慢慢一步步的跟上去。
當然思想也經常會走岔路,譬如當年的地平說、地心說、天選者理論、上帝創世論等等,這些東西遺毒深遠。
但在特定的迷惘混沌時代,這些錯誤的思想依然可以引領前路。
只不過繼續往前走,文明又會發現起錯謬的本質,然后在陣痛中慢慢轉向,走向另一條可能正確,可能只是離正確稍近一點的路。
陳鋒就是率先走在他已知的正確道路上,留下正確的思想,點燃文明的火炬,并回過頭告訴身后的人們,你們麻溜的跟上來。
看著在場這些享譽全球的學界巨子目瞪口呆到無語凝噎的模樣,背負雙手的陳鋒笑得很和藹可親,顯出股超凡脫俗的氣度。
雖然早有所料,但“真相”從他口中親自說出來,還是太過驚人。
他都不帶謙虛客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