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0年,水星戴森云完成度達到10%,其總發電量超越了其他所有能源發電量的總和。
2241年,星鋒航天做成兩件事,主導建立火星基地,以及發射新的星鋒一號。
這次星鋒一號與上次執行的是同樣任務,科考與探索,探尋人類踏出太陽系的可能。
提前了16年。
更大,更先進,建立的生態系統更完善,推進的方向也與上次有些區別。
理論上不太可能又倒霉到被伽馬射線掃過,但結局卻沒什么區別,甚至更喪。
2261年,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原本不可能出問題的能源板塊無故崩潰了。
能源停止供應,物料循環系統停止運作,六年后,龐大的星鋒一號變成了堆漂浮的死寂太空垃圾。
上次起碼還能歸咎于伽馬射線,這次連原因都找不到。
星鋒一號完蛋得莫名其妙,火星基地倒是一切順利,在2261年便已經擁有百萬人口的規模。
時光飛逝,再過去一百余年。
至2377年,人類分別在金星、木衛、土衛、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上建立了研究基地或者聚居地。
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太陽系外的深度探索。
雖然距離抵達比鄰星還無限遙遠,但一個科考團隊已經成功帶回了錦衣衛九號,以及陳鋒大師本人的遺骸,并在十年后給他補辦了一個世紀葬禮。
2389年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著名生物學家、心理學家、音樂家伊德里西·巴赫破解了神曲《晨風》的奧妙,并在頂級人才范圍內完成推廣,大幅度提升優秀人才的情緒化活躍度。
第二,陳鋒期待的另一項曾經失落在歷史中的技術誕生了。
跨越數條時間線,曾經由沃森·蓋斯拉夫在2918年發明的基因液改造技術,憑空出現在歷史中,提前了529年。
新后人類誕生。
此時人類并不在《世外之歌》的影響下,面對這種殘酷淘汰的進化模式,文明陷入兩難抉擇。
技術的本質沒有區別,但推行的過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反對者,有支持者。
關于這項死亡率驚人的新技術應用,倫理爭執持續了整整八十年,才得到蓋棺定論,并開始逐漸普及。
原本這種不人道的技術不可能得到全民推廣,但另一件事終結了爭執。
2468年,在跨越時代的高階量子算法和初具雛形的真·純量子計算機加持下,天才程序員潘達成功破解了陳鋒留在《狂人猜想集》1.0版中的隱藏內容。
關于S菌的一切,提前32年被攤開在當時各國政府高層的眼前。
各國高層在聯合國絕密會議上完成了重大討論。
雖然無法確鑿證明陳鋒大師的預測是對是錯,但綜合考慮他一生的奮斗軌跡,重新推敲他留下來的那些明確暗示,以及他的偉大成就,領導層們認為他不可能無的放矢。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時任各國高層終于達成統一認識,人類接下來要做三件事。
第一,即刻展開S菌抗體研究,實行全民普及。
第二,大撤退,迅速離開太陽系,能走出去多少人是多少人。
但迄今為止人類已經派遣出去的十余支遠征殖民隊,依然沒有一支成功抵達目的地。
有的還在路上,有的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大撤退的前置條件依然未能完成科學論證,此去生死未卜,成功率實在低到發指。
另外,時間只剩32年,以人類現有的遠航飛船生產能力,即便產能拉滿也最多只能制造出不足十萬艘遠航飛船,只具備三十億人的遠航運載能力。
如今總人口卻高達四百億,還有三百七十億人走不了。
因此,還有第三個決策,背負起自己的責任,繼承先烈遺志,準備戰爭!
提前532年開始行動,無所不用其極!